“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吧,怎么说呢,世人口口相传,仿佛天经地义,反正我小时候也是被洗脑以为蜀汉那阵子真就人才凋零,像个打光牙的小庙,凑合就靠诸葛亮带着几个“历史NPC”苟到终章。
可咱们今天就得拆台,真的历史到底怎么回事?蜀汉北伐的阵容,到底是糊弄人的“18路玩家”,还是压根一支野蛮生猛的战队?说白了,咱别再被段子糊弄得头晕转向了,是不是“无大将”,是不是诸葛亮一个人扛全部,今儿个翻牌开讲,咱就把这出锅往天上砸。
首先先给大家抛个钩子:很多人记住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累死在北伐路”,可你真回去扒拉正史一看,会惊到合不上嘴——人家丞相身后,二十、三十号猛人站一排,光是听名字,估计都得让你脸红;更可气的是,这帮人不仅会打,还特能抗,打曹魏那叫一个拳拳到肉,连司马懿本人估计都得咬牙骂一句:“蜀贼又来搅局!”那到底谁被黑得最惨?历史锅盖扣得最紧的猛男又是谁?带着这些疑问,咱们一个个揭开面纱。
再说一遍,蜀汉“无大将”,真的只是段子,别再当历史真看。真的,喝口水先缓缓,接下来猛人出场,别吓着了。
先说一个被黑到头皮发麻的存在:魏延。
说起这哥们,不得不感慨一句,老罗(罗贯中)文采是真好,就是对魏延下手太黑。
想象一下,刘备夺下汉中这一仗后,大多数人都觉得,兄弟,这么闹心的重地,不管怎么着都轮不到魏延吧?
但刘备愣是钦点魏延为汉中太守。
朝堂上一堆人下巴都快戳到地上,个个满眼问号。
魏延一点儿都没怵,直接释放狠话:不管曹老板再怎么狂,想挖我老窝?请大王看看我魏延踩不死他!
魏延的这番硬气,在现在就类似于你刚进公司三个月,公司让你带队开疆辟土,你回头就放话说:“董事长,放心,有我在,哪怕整个对手集团压来,我一个人扛到底!”
多离谱?但记录里就白纸黑字这么写的。
魏延在北伐时期更是一枚定海神针。
带着少数小分队(偏师),竟然屡次把曹魏名将打得眼冒金星。
历史直接标红的大事件——阳溪之战,魏延硬生生击溃了郭淮一众,战果碾压般夺取“甲首三千级”。
得说一句,这里的“甲首”,不是随便刷怪爆出来的杂兵头颅,那是对面曹魏冲锋队带队的高配精英。
你说配不上韩信点兵?说是前无古人都不过分!
只可惜,这人物后来在演义里,直接被黑成了“天生反骨”,怎一个冤枉了得……
要知道,英雄最怕的是被泼脏水,小剧本一改,人设瞬间暗淡。
再聊聊街亭之战的王平。
大家有印象吧,就是那个说服马谡别跑山上的“劝谏打工人”,结果被打脸的主角,风评一度跌至谷底。
实际上,这位王平,经历堪称“从底层逆袭到巅峰”的活教材。
小时候啥书不会认,后来直接被曹操收编为打工人,年纪轻轻玩跳槽,硬是一个大写的社畜逆袭王。
真拐到关键局面,王平镇守阳平关那次,曹爽带着十万人马杀来,幕僚全在劝撤兵。
王平居然大嘴抿紧,甩手就一句:“给我顶住,哪怕是天塌了,也不能退半步!”
那画面想想都带感。
结果确实稳妥,人家靠一千来号兄弟愣是把十万大军耗成了纸老虎,把曹爽打得丢盔弃甲,自己全身而退。
到历史学家常璩那,还被盛赞“忠勇严整”,要说无大将?
不是,这都哪跟哪!
说到诸葛军团的SSR金卡,不得不提姜维。
大家都知道他是诸葛亮的亲传接班人,但你要说姜维没干出什么名堂,那对不起,绝对要反驳两句。
先别说姜维后来自己做丞相,连他刚入蜀那一天,诸葛亮就直接破格录用。
日常工作安排写得清清楚楚,职位、权限,谁都不能说个不字。
有意思的是,诸葛亮曾给搭档蒋琬写信,里头那叫一个花式吹捧——“姜伯约这个人,忠诚勤恳、谋略过人,连永南、季常那堆老油条都拍马赶不上。”
你说这彩虹屁吹到天上去,他儿子诸葛瞻都未必有这么多金手指。
姜维战场实绩就更不用说。
光是那场“洮西大捷”,人家带了十来次北伐,最精彩一次直接干崩魏军几万人,活脱脱把曹魏大将团遛得团团转。
魏军直接慌得一批,紧急拉人救火。
史料一看,姜维的实力,妥妥“被低估战神”模板。
其实,除了这几块金字招牌以外,蜀汉北伐的全明星豪华阵容比你想得还多几倍。
北伐名单一拉,根本都排到长队了。
吴懿,你们熟悉不?
人家既是刘备的连襟,又是箕谷之战的最大MVP,直接把曹真打得找不着北。
高翔这种神级救火队长,遇上司马懿都不带虚的;马岱那绝不是个传说,真刀真枪跟着诸葛亮断后,屡次出奇制胜。
廖化呢?演义里被说成“挑大梁”的凑数老头,实际上是活化石级别,一路从黄巾打到钟会,人家八十还在快马加鞭,堪称“抗压战士”。
谣言为啥流传得这么广?分析下来不外乎三大坑:诸葛亮那光环属实盖得太猛了,别人都只能当绿叶;蜀汉后面结局惨兮兮,公司一倒闭,除了老板光芒还剩点,被后世自动脑补“肯定没人了”;还有一句俗语谣传太广,“一个廖化”硬生生背了全队黑锅,这就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逐渐变成了“千万别和熟人聊正事”一样荒唐。
毕竟俗语这玩意,传着传着就变味了。
历史这块面包,夹心可太多。
正史里魏延那就是刘备的心腹大将,哪有什么天生反骨?
王平明明是抗压小能手,不见得就只会打嘴仗?
至于姜维,敢于拼命十一次北伐,一遍遍试探魏军势力,有魄力有担当。
廖化据说装死逃生,重返主队,直接打成了蜀汉名副其实的“老顽童”,看谁敢小瞧?
这波实锤一出,再看演义里的魔改桥段,简直就是“现实版流量爽文”,把硬汉全整成干扰剧情的工具人,设谁谁冤。
说到底,三国演义乔装打扮的这些蜀汉将士,短板被无限放大,优点全变笑点,历史人物就这样成了段子手下的提线木偶。
时间一久,观众只记住了诸葛亮挥泪北伐,无数精兵悄然褪色,久而久之,“无大将”就成了默认配置。
这等于给蜀汉将领上了双重封盖,一边被剧情“泼墨”,一边又被后世群嘲。
实际上,他们的生平和战绩,完全撑得起一本英雄专辑。
要说冤不冤?真冤。
要说气不气?挺气。
但历史就是历史,光辉闪烁还是黯淡凋零,得得落回史实本身。
诸葛亮北伐带了多少猛将?34员,真不是吹的。
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自带光环的带头大哥。
王平、魏延、姜维、吴懿、高翔、马岱、廖化……这批名字,搁现在妥妥能组个“全明星梦之队”。
别说打北伐,就算拉去拼今天的国足,估计也能给大家捞几场胜利。
如果细想,“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诗其实不止写给诸葛亮,也同样道尽了这些硝烟散尽,被历史淡忘的铁军兄弟们的无奈。
苍天已死,英雄已远,但人们对宏大叙事的偏爱,终究掩盖了那些日常里的热血与不屈。
他们既不是NPC,也非段子角色,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背景板。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热血灼心的剧本。
假如你还在为“蜀中无大将”扼腕,如今请把这份北伐阵容清单贴上墙,下次有人再拿“廖化作先锋”说嘴,直接劈头盖脸怼回去:“请查查史实再发言!”
毕竟“硬核蜀汉”,不是一句风凉话能轻松盖棺定论。
OK,兄弟姐妹们,现在接力棒交到你们手上,下回你觉得《三国演义》里“谁被黑得最惨”,欢迎来聊聊,别怕,咱评论区不是“亮粉”就是“魏粉”,谁怂谁尴尬!
你被《三国演义》忽悠得最离谱的蜀汉将是谁?留言“揭黑”开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