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站在光复80周年纪念仪式的演讲台上,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台下是密密麻麻的韩国民众,有人举着“勿忘历史”的标语牌。 他对着麦克风说出了一句让全场寂静的话:“应超越亲日或反日的二元对立。 ”这句话像颗石子投入湖面,涟漪还没散尽,两个月后的今天,青瓦台传出了他即将踏上日本土地的消息——8月23日,东京,首次正式访日行程已敲定。
8月9日,日韩政府同步放风:李在明将在下旬访日。 耐人寻味的是,行程被压缩在8月23日东京会谈与8月25日华盛顿韩美峰会的夹缝中。
韩国《中央日报》直接点破玄机:这是“顺道访问”。 借访美主线任务之名,迂回降低国内对“亲日外交”的敏感度。 毕竟,李在明6月刚在G7峰会与石破茂握手言欢,转头就专程访日? 太扎眼。
更微妙的细节藏在时间线里。 就任14天便与石破茂在加拿大G7会场匆匆首晤,就任82天就要连跑日美——这位曾被批评“外交经验不足”的总统,正用速度证明自己深谙权力节奏。
李在明对日本的态度,堪称一部反转剧。
去年,他因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绝食24天,怒斥尹锡悦政府对日“屈辱外交”。 今年6月光复节演讲中,他却高举三星与东芝150亿美元半导体合作项目当案例,强调“经济安全高于历史叙事”。
日本外务省早在他当选时就绷紧神经。 内部文件显示,他们预判李在明可能在“强征劳工赔偿问题”上发难,尤其今年恰逢二战结束80周年。 但现实是,李在明在光复节当天发布《日据时期强制征用受害者白皮书》后,话锋急转:“不会因此中断韩日经贸合作”。
这种撕裂感蔓延到民间。 首尔街头仍有“反日市民团体”定期集会,而同时,韩国年轻人涌向大阪环球影城、东京代官山的热情丝毫未减。
李在明带到东京的行李箱里,至少塞着三份筹码。
第一张是朝俄威胁。 日韩情报部门近期密集通报朝鲜向俄罗斯输送弹药、俄助朝升级卫星技术的证据。 共同社透露,此次会谈将重点协调“应对朝俄军事合作”的联合方案。
第二张是产业链重组。 三星与东芝的半导体合作只是序幕。 日本需要韩国电池技术打入北美市场,韩国觊觎日本精密设备突破“去美化”瓶颈——这些交易不会出现在公报里,却在各大财阀的密室谈判中加速推进。
第三张是特朗普压力。 美国驻韩使馆被曝向青瓦台传话:“韩日关系直接影响美韩关税谈判。 ”李在明心知肚明:若在东京谈崩了,两天后华盛顿的特朗普只会把刀磨得更快。
东京首相官邸里的石破茂,处境比李在明更凶险。
上月参议院选举惨败后,自民党前安倍派议员集体逼宫,要求启动“召回规定”提前举行总裁选举。 他急需外交成绩转移焦点,而李在明成了救命稻草。
讽刺的是,石破茂在自民党大会上刚向工商界承诺“消除经济不安”,转头就要面对李在明可能提出的劳工赔偿议题。日本《朝日新闻》说得直白:“会谈重点被设定为‘确认维持改善方针’”——翻译过来就是:历史问题别深谈,表面和气最要紧。
光化门广场上,那面被李在明珍藏的“津宽寺太极旗”徽章还在总统办公室陈列。 这面破了一角的韩国国旗,象征着抗日运动中民众撕掉日本旗的决绝。
如今,它的主人即将飞往东京。 青瓦台发言人强调“实用外交”时,韩国网络社区的热帖却是:“92岁的劳工受害者等到总统访日,却等不到道歉”。
半导体工厂的钢架在釜山海边拔地而起,慰安妇铜像在济州岛风雨中沉默——这就是2025年夏天的韩日关系:一边焊接未来,一边难以愈合的过去。#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