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全智贤新剧惹争议,剧情涉及敏感,网友吐槽不断

听说全智贤又火了,这次火得有点不适应晚饭。毕竟不是靠长腿,也不是靠“都教授”,而是《暴风圈》,外带一碗加料的“辱华”热搜。我本以为娱乐圈都是“你负责美,我负责吐槽”,谁知道剧组直接让观众负责生气,全智贤负责躺枪,制片方负责装傻。

先说说这剧,本来宣传铺天盖地,说是“三年未见,女王归来”。那些被三年娱乐荒治理过的粉丝,终于有机会围观全智贤在荧屏怒刷存在感,谁知道存在感是被炮轰出来的。韩剧一般套路我都随手放水,但这回真的有点玩得大。毕竟,谁会想到看个总统遇刺的韩剧,能把中国硬生生拍成个四不像的“棚户区”,顺带出口成脏。

剧情讲的是韩国总统候选人被刺,老婆查案顺便竞选,女主就是全智贤——曾经的野蛮女友,现在的野蛮侦探。男主是特工,负责保护、追查和制造高光时刻,顺便帮忙把中国描绘成了剧情里插队的坏小孩。前面剧情没问题,一切就像韩剧里的泡菜,大同小异,观众早就见怪不怪。但到了男主“赴大连办事”的桥段,韩剧摄影师显然把镜头借错了地方,一推开门就惊喜:原来大连等于香港棚户区,只不过裹了层灰色滤镜,外加几个快掉色的红灯笼,繁体字招牌扎堆,乌漆嘛黑,像是城管随时出巡的水平。

不查资料我都快信了,拍摄地在香港不说,还用上了八十年代遗留的街道,难道是打算一剧两用,能当缉毒现场,也能当贫困体验营?韩剧组这是怕给中国大连市长丢人,索性直接遮住脸,把大连拍得像个“洗脚城”半夜关灯的样子。你说剧组穷,也不差这点交通费,但你非把中国演成一个不稳定的黑暗角落,这味道就变了。

最精彩的是对话,女主一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那样核弹会落到边界地区”,说得跟天边打雷一样理所当然,似乎中国隔天就能发起核斗争,把世界炸个稀巴烂。这么干脆地把中国按到“全球祸害”榜首,全智贤口气太大,简直比国际新闻频道还自信。看着全智贤那么认真地在镜头前说这些,不由得怀疑她是不是把自己“爱国韩剧代言人”的活计做得太深,忘了代言移动、电商和矿泉水才是钱袋入口。

如果只是场景串错了,观众气一会儿也就好了。但编剧偏要加点特效:会议室地毯,印着“五星”。镜头特写,椅子腿,脚踩上去,五星红旗要哭了。你说这不是暗示,是艺术,那艺术家恐怕真得回学校重修“符号学”。向来电视剧里的象征玩得花,观众嘴炮往往更厉害,但这次你连象征都懒得遮,一脚下去,观众心里直接按了爆米花。

最搞笑的还是制作团队,迪士尼投资出品,制作经费三点五亿人民币,演员里还塞了几个好莱坞面孔。全球同步上线,大概是怕口水流失,必须让亿万网民都参与骂战。国际化班底,配上敏感政治题材,这架势就跟找“国际联合国开批斗会”一样。韩剧组估计怕没人骂,这样明目张胆加戏码,仿佛不是拍剧,是给网络热搜加固讨论区。反正流量都算自己的,谁还管“辱华不辱华”,搞火了都是业绩。

网友把火力全开,怒喷全智贤。你说她无辜吧,人家可是顶流,有话语权。你说她有苦衷吧,钱袋子份额没少拿,广告代言国内遍地都是。以前她在中国人气旺,星光闪闪,剧组都愿意贴着签。现在一句台词直接被无限放大,这“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全智贤这回恐怕碗都快端不稳了。

按理说演员拿剧本,照本演戏。但全智贤不是刚出道的新人,她咖位摆在那里,说句“不妥”或拒绝这条台词,至少能有点人设滤镜。结果她大大方方把“中国偏好战争”的台词说出来,观众的信任值直接归零。这不是“无意之举”,而是“顺口溜”,你说她不知道后果,那是在拿粉丝当傻子。吃过国内广告费,赚过路人缘的钱,转身就配合剧组往中国头上扣锅,这算盘打得比高句丽还凉。

上一次张娜拉在综艺里都没放出原话,仅仅被翻译错了就终结了在中国的演艺路。全智贤这回无数视频无数截图,堪比移动2G时代全国大联播。人在韩国,心在热搜,这下怕是要跟中国市场说“地道白相”。

当然,真要怪罪,也不能全扣在演员一个人头上。编剧、出品方、拍摄地、审核环节,一锅端都是同路人。只是作为面孔最被熟知、最容易被怼的受众,全智贤就成了最显眼的箭靶。韩娱圈向来善于“民族叙事”,但拍到中国头上,动不动就是黑暗棚户和兵戈乱世,仿佛他们的祖传剧本写不了不臆想“东亚反派”。你要说这是创作自由,观众应该鼓掌,那怕是观众都得先去麻醉科挂个号。

这时候总有人出来表态说是“虚构”,说剧里没有真实依据,说艺人没恶意,说观众要理性。理性个屁,花钱看电视剧不是为了被侮辱智商。观众自觉看了剧就该被“教育”,那还不如直接上晚自习听政教老师划重点。韩剧组这操作是把观众的好感度全当流量薅了羊毛,点燃话题再把锅甩给全智贤,好处全收,黑锅全甩,这操作比炒剩饭还娴熟。

当然,这事也不是头一回。你挑个韩国、美剧、日本、港片,谁没拿中国当背景板吓观众?反正当中国一提,马上能写点军火、间谍、贫民窟,连菜市场都带点硝烟味。西方演员靠嘴遛中国,韩剧靠滤镜做中国悲情地,日剧靠场景做中国现实版屠龙传,人类共识就是“中国必须紧张”,否则剧情进度条就没法拉动。

至于观众呢?愤怒三分钟,组团找热门事件吐槽,等下个剧更器张。咱们习惯了“剧里都是假的”,稳稳靠“现实都是更假的”安慰。全智贤今天被骂,明天可能就是下个谁谁谁,戏服换了剧本,锅还得继续传递。你也别幻想这次骂热搜有啥用,出品方踩上舆论红线,顶多道歉两句,反正投资的钱早落袋,主演也不会真去深造“中韩友好史”。

还有更大的荒诞。中国市场这么赚钱,韩流明星这么会捞,剧组还要在剧情里加一锅酸辣粉,硬让演员被全国网友直播炮轰。明明是你赚着咱的钱,还嫌咱脸不够黑。社交媒体讨论区一边归咎全智贤,另一边准备给下个剧官宣打点赞,网友嘴皮子一天不歇,也挡不住出品方下一个更雷的剧本。这大概叫做“辱华循环经济”,演员嘴里没遮拦,观众喷三天,剧组流量翻番,等后面哪天又一个热门事件,大家还会忘记上一回吐槽的点。

不用想,下一步肯定是经纪公司先道歉,剧组推锅,网友骂到“无法原谅”。然后一阵热搜,满屏截图,主演工作室全员下岗。等风头过了,广告商决定谁还配得上门楣,再决定全智贤还能不能来中国取代谁的代言位。流量最大利益化,锅最小化,谁都要演一出自我救赎。

结果呢?看剧本是全智贤主演,谁知道变成全网主演,都得对着剧组抬杠。对不起,这年头观众不只是花钱看电视剧,还得等演员一个个检讨自身世界观。不知道以后剧本怎么写,要不要加一句“本剧所有角色仅代表他们自己,绝不代表现实,每句话都纯属虚构,观众不服可以关电视”。你说这难么?不难,只怕韩国剧组更不愿意学会。

最后,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剧组赚够钱,网友骂到头皮发麻,主演低头认错,娱乐圈继续轮回。中国市场还在,韩国编剧继续暗黑,国际班底继续全球撒网,大家都在等下一个锤子抡下来。哪天全智贤再出新剧,大概还会预热“出海热搜”,只不过大家看得更快,骂得更熟。你说谁还记得这次教训了?我们都在大连的滤镜里等下一场棚户区神剧,说不定会有更多繁体字招牌和红灯笼等着主演下架,也等着观众新一轮吐槽。

毕竟,这世界最荒诞的不是演员说了什么,而是每次剧里都敢玩同一个梗,观众却还乐此不疲地吃瓜。然后轮到我,也只能假装没脾气地写篇文章,最后自嘲一句:下次能不能让“棚户区”直接拍在我的床头,这样我骂你都省了交通费。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