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这部庞大的史书里,成千上万的年轻英雄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撒在了这片土地上,搞得风光无限!
他们里头,有的是前面冲锋的勇士,也有的是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无名好汉。
曾祥煌将军就是这么个传奇家伙,原本是个普通的小青年,结果在战场上摔打出来的,最后摇身一变成了新中国的开国少将,还当上了“万岁军”的政委呢!
这位从八路军120师通讯营蹦出来的教导员,竟然能在那风沙血雨中崭露头角,究竟是啥背景让他一步步变成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还跟38军这支英雄部队拉上了不解之缘呢?真是个传奇!
1914年秋天,湖北潜江有个穷得叮当响的家庭来了个小男娃,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曾祥煌。
这小孩家里穷得只剩下一个“穷”字,但也练就了个拼命三郎的脾气。
小伙子那会儿,常听村里的老头唠叨天上天下的事儿,心里慢慢就冒出个“我得为国出把力”的念头。
二十世纪的尾巴,中国这块土地上翻江倒海,真是热闹得不行!
大革命的风头从城里刮到了乡下,革命的口号和传单也顺势飞进了潜江。
小年轻的曾祥煌听邻居们聊得火热,第一次碰见“工农革命”这词儿。
他脑子里闪过一个新主意:要是能亲自上阵,或许能把那些穷苦农民的日子改变掉。
1931年,17岁的曾祥煌小伙子踏进了共青团这个大家庭。
到了第二年,这小子终于正式加入红军,跑到红3军9师26团当兵,先是当了排长,接着又成了红2军团6师16团的连指导员,还混到了团政治处主任的位置。
在湘鄂西、湘鄂川黔这些革命老窝里,他带着队伍到处钻,看似是在打仗,实际上就是在玩命,要么躲子弹,要么跟死神赛跑,真是个拼命三郎!
1934年,他入伙了中国共产党,凭着那股年轻的热血,逐渐变成了一位铁杆的革命家。
1935年11月,红二军和红六军的主力开启了艰难的长征旅程。
爬那白花花的雪山时,冷风吹得人脸上生疼,穿着薄薄衣服的红军哥们儿一路搀扶着走;走草地的时候,脚下泥泞得像趟水,累得有的战士饥肠辘辘,一倒就再也起不来了。
曾祥煌憋着嘴巴,攥紧枪杆子跟着部队走,看着一幕又一幕的牺牲。
一到甘肃会宁,三路大军齐聚,长征就此圆满落幕!
稍微歇口气,接着就跑去陕北涨知识,学习马列和打仗的招数,为了后面打仗准备!
1937年7月,卢沟桥出事儿了,全国人民纷纷站起来对抗日本侵略!
陕北的红军变成了八路军,曾祥煌被安排到了120师,担任了通信营的教书匠。
他一路飞奔去山西前线,亲眼见证了冀中地区的抗战和百团大战等等。
敌人来了,山村的烟火少得可怜;夜里打仗时,荒野里的月亮冷得像洗过一样,只有号角声和脚步声在空中飘荡。
作为个教员,他可不光是带着小战士们练习打架,还得给他们普及一下,啥叫为理想拼搏,啥叫咬牙坚持!
抗日战争整整持续了八年,打打杀杀不断,环境那叫一个艰苦!
曾祥煌用朴实的言辞给士兵们解释道理,还通过亲身示范来激励他们。
日军的窝点跟蘑菇似的到处都是,路上险象环生,可他还是带着队伍大胆地去了敌人的后面搞游击!
1945年,日本终于认输,打仗的味道总算消停了点。
打完仗返家,结果又听说要打起来了!
曾祥煌在西北扎根,担任过晋绥野战军358旅715团的政委,还当过晋绥军区和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358旅的政委跟副政委,牛得很!
第一野战军刚成立时,他当上了1军1师的副政委,后来摇身一变成了正牌政委,参与了大同、集宁和守护延安等重要战斗。
当绥包大战一开始,黄土地上风沙呼啸,部队白天躲藏,夜里像撒欢儿一样狂奔!
曾祥煌在夜里召集了个战斗聚会,讨论敌人情况,还提醒大家少走大路,以免被敌机盯上。
解放战争的时候,第一野战军在西北拼得不可开交,把兰州、西宁这些地方都拿下了,最后把大西北给解放咯!
新中国的钟声一响,他早就成了个在战场上跑惯了的政工老手。
建国之后,他没闲着,继续当了第一军第一师的政委,后来跑去东北,接着担任旅大警备区的副政委,还兼任了第五十七速成中学校长,专门教军事人才。
东北的冬天冷得跟冰箱似的,他总是一身厚厚的棉衣在操场上晃悠,看看学员们忙着训练,也听教练们唠叨教学上的那些烦心事。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给军队发勋章,曾祥煌这个家伙摇身一变成了少将,还顺手捞了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真是为国家奋斗出了一番事业!
1956年,他被调去当38军的最高领导。
这帮兵之前是东北那边的野战队,后来辽沈打仗完了,改名叫38军!
当抗美援朝风头正劲时,38军大摇大摆过了鸭绿江,加入了第二回合的大战,一下子就把不少敌人给整没了,结果还得了个“万岁军”的称号,真是厉害啊!
接了政委的职务后,曾祥煌天天跑到连队和小伙子们一起住一起吃,关心老兵退伍的事儿,还了解到新兵的训练情况,既聊聊过去打仗的那些事儿,也琢磨未来部队如何搞正规化。
他常嚷嚷的就是:“革命精神必须保留,作派得一直保持!”
1960年,因工作调动,他担起了离开38军政委的重任,接着摇身一变当上了空军雷达工程学院和通信兵工程学院的政委。
就算把野战服脱了,他依然保持着那种简朴的作风,经常走路去上课,偶尔在课堂上发问,把学员们都给震惊了!
老了,他跑回武汉过日子。
虽然不再打仗统帅大军,但心里还是惦记着国家的事儿。
1981年,曾祥煌大叔因为生病收拾行李去了,再见时他已经67岁了。
他那帮战友和手下每说到他,嘴里最多的就是“做事情、少废话”。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