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北边,杀气腾腾。乌军把压箱底的精锐和雇佣兵全堆这儿了,一场反攻大戏看着就要开锣。乌军那位将领瑟尔斯基,更是高调得不行,对外宣称已经沿着托列茨河撕开了俄军口子,马上就要从两边把俄军包个大饺子。
可打脸来得太快,乌克兰自家的观察员马绍维茨一句话就把牛皮戳破了:包围个啥呀,前线早就乱成一锅粥了,根本没人被围住。
就在乌军主力一门心思往前冲,幻想着正面硬刚能创造奇迹的时候,他们压根没注意到,自己屁股后头,一场要命的危机已经悄悄冒头了。俄军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快到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战场的天平,已经歪了。
螳螂捕蝉俄军在后
乌军的算盘打得挺响,想着从尼卡诺罗夫卡出发,一鼓作气冲向博伊科夫卡,把俄军防线捅个大窟窿。可他们好像忘了,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你打你的,人家也会打你的。
乌军主力还在埋头猛冲呢,北边突然跟闹鬼似的冒出一支俄军,二话不说,一刀就插进了乌军的腰眼。这一记回马枪,直接把乌军给打懵了。
俄军不光把丢掉的尼卡诺罗夫卡抢回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度都快摸到梅尔扎火车站了。那可是乌军的命根子啊,车站一丢,后勤补给就全断了,前头的人吃啥喝啥?
瑟尔斯基将军嘴里的“大反攻”,一下子全白干了。饺子没包成,反倒因为侧翼崩了,自己快要被人家包圆了。本来挺有想法的一场攻势,就这么被俄军一招精准的侧翼穿插给搅和黄了。
俄军早就不跟你硬碰硬了
要说乌军的战术还停留在拼刺刀的阶段,那俄军的剧本早就换了。现在人家玩的是一套组合拳,动手之前,先让你变成瞎子、聋子。
天上,是“海鹰-10”无人机跟不要钱似的,一天24小时轮班倒,死死盯着你。乌军那边别说集结部队了,就是开过一辆补给车,都给你看得明明白白。
侦察情报一到手,接着就是“克拉苏哈”电子战系统上场。那玩意一开机,强大的电磁波直接给你整不会了,乌军的通讯设备立马变成一堆废铁,指挥官喊破喉咙命令也传不下去。
更绝的是攻心。红军城地底下那些管网,跟迷宫似的,俄军特种兵就钻进去渗透。他们不开枪也不开炮,就用技术手段往乌军通讯频道里发假的撤退命令。乌军第68猎兵旅有个连队就这么着了道,稀里糊涂地跑去集体投降了。
纸糊的防弹衣怎么打
前线打得再热闹,后方要是拉了胯,那也是白搭。现在乌军的后勤,说句难听的,简直就是个笑话。工业区北边就那么一条土路能走,早就成了俄军无人机和炮兵的重点关照对象,车子开上去跟自杀没啥两样。
《华尔街日报》捅了个数据,吓死人。前线伤员拉下去,平均要等多久?24小时。这意味着好多本来能救活的兵,只能在阵地上眼睁睁等死。战地医院里,药品缺口高达80%,有的部队惨到连止血带都要回收了再用。
有个一线士兵接受《金融时报》采访,说的话更让人心酸:“我们现在穿的是纸板做的防弹衣。”你听着像段子,可这就是现实。士兵穿着塑料雨衣就上战场,这仗还怎么打?士气早就崩了,前线逃兵率飙到40%也不是什么怪事。
最狠的刀来自背后
有时候,敌人的炮火没那么可怕,背后自己人捅过来的刀子才最要命。守在沃尔昌斯克的乌军第57摩步旅,就活生生成了政治斗争的炮灰。有家叫《北风报》的媒体爆料,说这个旅的旅长是前总统波罗申科的人。
这就坏事了,波罗申科是谁?是现任总统泽连斯基的死对头。这层关系,让第57旅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乌军指挥部心照不宣地把他们的增援和补给给断了,就这么扔在前线自生自灭。
这支部队就像没人要的孤儿,在炮火里苦苦支撑,伤亡惨重也等不来轮换的命令。到现在,一支精锐旅只剩下一个营还算齐整,有的防线上,一公里地界就一两个兵撑着。弹尽粮绝,炮兵、司机、炊事员都得拿起枪去填线了。惨到这个份上,真想问问他们,敌人到底是谁?
笔者以为
红军城这场仗,与其说是军事上打输了,不如说是一次系统性崩溃的现场直播。俄军那记侧翼突击之所以能得手,不是运气好,而是正好捅在了乌军早就烂掉的伤口上。当后勤跟不上、士气没了、内部还互相猜忌使绊子的时候,再强的部队也就是个空壳子。战场的输赢,很多时候不看谁拳头硬,而是看谁的毛病少,谁能撑得更久。红军城的炮火声,拷问的不仅仅是士兵的生命,更是基辅那帮决策者:这场仗,到底还要付出多少本不该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