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路过楼下新开的奶茶店,看着老板满面红光地搞开业大酬宾,我就知道,又一个热血青年即将被社会毒打,开始理解什么叫财务报表不是玄学,而是ICU的催命符。
很多人聊创业,开口就是洞察力,闭口就是颠覆式创新,聊得跟自己明天就要去纳斯达克敲钟一样。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大部分所谓的创业,本质上是在别人已经挖好的鱼塘里,试图用一根更骚气的鱼竿钓上几条别人挑剩下的鱼,顺便还要给塘主交份子钱。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一个被无数创业鸡汤文刻意回避的问题:创业成功的本质,到底是不是掌握了什么屠龙秘籍?
扯淡。
创业成功的本质,是看你在牌桌上,能不能活得比对手长。活下去,才是一切。
先说那个被吹上天的“洞察力”。马云当年搞阿里巴巴,确实牛。但你以为他真是靠天眼通,看到了未来二十年的电商格局吗?别闹了。他看到的,是当时义乌小老板们有货卖不出去的窘境,和国外买家想买便宜货却没门路的痛苦。他做的不是“预言”,而是“连接”。他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把两拨最饥渴的人拉到了一起,自己当了个中间商。
这不叫洞察未来,这叫精准地找到了当前环境下,谁最难受,谁的钱最好赚。所谓商业洞察,就是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给用户看,然后发现这背后其实就是个“供需不匹配”的原始问题。你以为你在搞高科技,其实你干的是信息倒爷的活儿。只不过以前倒爷靠火车,现在你靠服务器。所以别天天想着“发现蓝海”,先看看你身边三公里内,谁的麻烦还没被解决,谁的效率最低,谁在为一些屁事付冤枉钱。这才是你的“蓝海”,一个能让你先活下来的小水坑。
再聊聊那个“坚韧不拔的毅力”。史玉柱当年巨人大厦资金链断裂,欠了一屁股债。鸡汤文会告诉你,他靠着永不放弃的精神东山再起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精神确实重要,但比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对人性的拿捏,堪称教科书级别。
他搞脑白金,那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从营销学上讲简直是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但有用吗?太有用了。它精准地切入了中国式人情社会里“送礼”这个场景的痛点:我想送礼表达心意,但我又不知道送啥,还怕送的不健康、没面子。脑白金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送礼专用道具”。产品本身是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那个“礼品”的标签。
这就是商业逻辑的残酷。光有毅力,你最多是个悲情的英雄,倒在冲锋的路上。但如果你能一边坚持,一边冷静地分析:我的用户是谁?他们最虚伪、最懒惰、最爱面子的需求是什么?我怎么能把我的产品,包装成满足他们这种阴暗心理的神器?
资金断了。合-伙人跑了。用户骂娘了。咋办?还能咋办,跪着也得把钱赚了。你以为史玉柱靠的是什么心灵鸡汤?他靠的是脸皮比城墙拐角还厚,以及对赚钱这件事该死的执念。这种毅力,不是“坚持就是胜利”,而是“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的现实主义。这是一种典型的快种快收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市场的G点,然后用最直接的方式刺激它。
然后是“优秀的团队管理能力”。一说这个,就有人把华为搬出来。没错,华为的团队牛,但你学得会吗?华为用的是真金白银和顶级荣誉在喂养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你那三瓜俩枣,请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想学任正非搞狼性文化?别逗了,你的团队更像个幼儿园。
今天这个要请假看演唱会,明天那个因为失恋要在家躺尸,还有一个天天琢磨着怎么在工作时间搞副业。你跟他们谈理想,他们跟你谈劳动法。你跟他们画大饼,他们反手就是一个仲裁套餐。
所以,对绝大多数初创公司来说,团队管理不是运筹帷幄的艺术,而是伺候大爷的艺术。你的核心任务就三条:第一,把钱给到位,或者把到位的预期给足;第二,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团建和价值观,说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干好了给多少钱;第三,找到那个最能干也最能忍的“老黄牛”,把他当爹供起来。你的公司能活多久,不取决于最优秀那个人,而取决于最稳定的那个人。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你的核心员工就是你的节奏器。
最后,“不断学习的能力”。雷军确实是劳模,学习能力爆表。但你得看他学的是什么。他不是在学怎么写代码,也不是在学怎么做PPT。他学的是“势”,是流量的走向,是年轻人的黑话,是供应链的博弈。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习不是报几个EMBA班就完事了。老板的学习,必须是功利性的,是带着问题的。你的流量下滑了,你就得去学抖音的算法逻辑,学小红书的种草笔记怎么写,甚至去学玄学,看看年轻人最近在拜什么佛。你的成本降不下来,你就得去研究供应链,从原材料到物流,每个环节都得抠。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你的财报就是你的体检报告,哪个数据不好看,你就得玩儿命去学怎么治。
短句三连。用户不来了。复购下降了。利润变薄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市场变了,用户被惯坏了,你的同行比你更不要脸。这时候你还抱着几年前的成功经验,把它当成圣经,那就是典型的瞎积薄发之后的路径依赖,离死也就不远了。所谓学习,就是不断革自己的命,承认自己昨天还是个王者,今天就是个弟弟,然后想办法明天再当回爷爷。
所以,创业成功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别信那些成功学大师喂到嘴里的毒鸡汤了。创业的真相是,你得先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想在丛林里活下来。你的“洞察力”,是找到一个别人没注意到的角落,赶紧挖点吃的;你的“毅力”,是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后还能爬起来,换个姿势继续找吃的;你的“团队”,是一群你花钱雇来,得哄着供着,一起帮你找吃的的人;你的“学习”,是发现以前找吃的办法不好使了,赶紧学学猴子是怎么爬树摘果子的。
说白了,创业就是一场极限生存游戏。它不奖励梦想家,只奖励活下来的人。而活下来,靠的从来都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精髓”,而是对商业逻辑最赤裸裸的敬畏,和对人性最深邃的洞察。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