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北方邦的集会上高喊“只买印度制造”,向14亿国民发起号召。 这场演说发生在特朗普7月30日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的五天后,莫迪称全球经济不稳威胁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目标。 白宫副幕僚长米勒次日反击,指责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与中国持平”,间接资助战争。
印度官员强硬回应:与俄罗s斯的合作是长期合同,绝不轻易终止。 现在,14亿印度人面临两难选择:支持国货还是依赖进口? 白宫的震惊点在于印度在俄油问题上的立场,像中国一样挑战了美国制裁。 这场经济民族主义浪潮可能引发全球贸易地震。
美国时间7月30日,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覆盖电子产品、化工品和药品原料,冲击印度850亿美元对美出口。 这个税率远超越南的20%和日本的15%,引发印度外交和商业界集体抗议。 莫迪8月2日在北方邦的演讲中回应,呼吁全民抵制外货推动印度制造,强调国内消费可缓冲出口损失。
印度中小企业和农民团体支持莫迪:过去一周,社交媒体上“买国货”标签热度升80%。 但经济专家质疑:印度手机80%芯片依赖进口,本土份额仅0.7%。 抵制外货可能瘫痪供应链,去年封禁中国光伏组件导致电价涨30%,农村用电危机重燃。
白宫在8月3日通过米勒提出证据:印度2024年石油进口32%来自俄罗斯,总量虽低于中国,但转售俄油赚差价的行为被斥为“间接资助战争”。 白宫将关税与俄油采购挂钩,威胁更高“次级制裁”。 印度政府8月4日反驳,称俄方是长期稳定供应商,帮助印度能源安全。
印度官员公开表示:拒绝选边站队。 数据显示,俄罗斯原油占印度能源进口成本的三分之一。 印度转售俄油的利润2024年增18%。 白宫担忧放大:印度立场与中国相似,弱化了制裁体系。
莫迪敢硬顶美国的底气有三。 第一,国内选举压力:在野党指控莫迪对特朗普“软弱”,农民团体占选民一半以上,反对开放农业市场。 2026年大选在即,妥协将损失支持率,过去三个月农民抗议引发全国罢工。 第二,对俄战略赌注:莫迪团队判断普京政权不会崩溃,继续购油风险可控。 印度8月1日宣布深化能源合作,普京计划访印。 第三,美国挑衅地缘神经:美巴能源合作激怒印度,美国投资仅占印外资12%。 苹果等跨国公司口头支持印度,实际撤资案例多。
印度经济民族主义面临致命困境。 本土产业难支撑抵制浪潮:芯片和机械高度依赖中国,去年进口依赖率80%。 抵制或导致工厂停工,2024年光伏风波致数万工人失业。 外资恐慌撤离:通用和福特缩减印度业务,资本外流5%增长。 民生反噬明显:电价和工业品价格预期涨15%以上。
印度储备银行预警:保护主义或引发通胀失控。 莫迪倡议多年未能提升国产份额,出口需求缺口难补。 美国关税实施首日,印度出口商损失1亿美元订单。 供应链断裂阴影笼罩中小企业。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