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亮出了关税大棒,这一次,居然一口气把500%关税摆在了台面上。议员凑热闹,格雷厄姆提刀上阵,说要以堵截俄罗斯石油为由,威胁对中国和印度的商品痛下杀手。国会那帮议员还真不嫌事大,八十四人一齐支持,还打算赶在这个月就把法案扔上桌子表决。美国的政客玩的是算盘,但其他国家想的是生存。
怎么看,这项法案都带着“威慑+碰瓷”属性。有点像小区门口贴的警告,写得吓人,落地实施未必真有期待。可美国人偏偏把这个大喇叭吹得震天响。格雷厄姆的理论很简单:只要中印敢买俄罗斯石油,就要让美国货架上的中国产品和印度香料全都挪到仓库吃灰。500%是什么水平?历史上关税最高纪录都得甘拜下风。如果真干,别说产品没得卖,美国自己的通胀先炸了锅。
按道理说,这种操作只会让人摇头。可问题在于,美国最近明摆着骑虎难下,盯紧了俄罗斯,却发现鞭子落在哪都带血。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已经打得灰头土脸。前脚刚刚暂停,后脚又要加码。欧洲人压力山大,但更怕卷进池塘,被美国搅成一锅粥。倒霉的是,印度这回也难以全身而退。关键是,这场名为“制裁俄罗斯”的大戏,实际上把中国和印度推到了风口浪尖。美国的算盘打得精,结果是把身边两位最大的新兴市场当成了靶子。
印度外长苏洁生面对美国记者,玩起了中国谚语:“船到桥头自然直。”看似老神在在,其实是把难题往后拖。他的想法八成是,等中国先顶一顶,自己能少受点伤。可惜,印度和中国的底气天差地别。中方稀土逆袭的底牌还没动,往年的125%加税美国就吃不住了。500%吓唬吓唬可以,谁真敢下这个手?
回想过去,每回美国和欧盟放狠话要断中俄贸易,真能拦得住?中俄的能源合作、经济联系,哪一次不是该怎么走还怎么走?美国有制裁的按钮,全球市场有现实的依赖。每一个有关稀缺资源、供应链的间隙,就是中国的回旋余地。而中国一旦还手,美国企业、欧美市场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再看看印度,情况就难办多了。中国买俄罗斯石油,是战略需求。而印度买石油多少有点“生意人”的心思。俄罗斯油价大跳水,印度成了“二道贩子”,买进来再加价往外转卖。这买卖捞得风生水起,早已引得欧美不顺眼。美国和欧盟嘴里喊着自由贸易,背后恨不得马上给印度一闷棍。
别说外人胡乱猜测,真金白银摆在面前。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高达870亿美元,比从美国进口的多出450亿——谁怕谁,一目了然。今年二月,特朗普刚刚回归,莫迪就灰溜溜去了白宫,结果,美国直接宣布对印度加征对等关税。莫迪自家的强硬在蓬佩奥和特朗普面前也只能按下不表。说白了,印度只能默默承受美国制裁的压力。
表面看来,苏洁生的“船到桥头自然直”,像极了印度过去一贯的投机风格。遇到困难,就往集体大旗下靠。比如莫迪七月出访五国,提前喊出“金砖是重要平台,要建立平衡的多极化世界秩序”,说得堂皇,其实就是变着法给美国敲山震虎。可下一秒,碰上损害自家利益时,却毫不犹豫地把集体利益撇到一边。上月底济南上合防长会,印方为一己之私拒不签字,联合声明直接泡汤。
从这一点讲,印度和中国玩得不是一个档次。中国能和美国对等较量,是有实力也有牌可打。印度呢?随意漂移外交路线,遇到利益就立马调头。美国一嘴关税,印度只能默默算账。想撼动美国制裁,首先得戒掉做“小算盘”的瘾。
再说回美国这道500%关税法案。真能落地实施吗?美国企业绝不会举双手欢迎。中国产品消失,超市货架空了一半。印度商品受限,买手们要么断供,要么涨价,直接影响美国老百姓的钱包。更何况,美国今年正折腾着大选,“民以食为天”,价格上天投票就往下掉。美国政客嘴上喊得厉害,狠活下得去手,自己能不能兜得住还是两说。
最后,整个戏码其实就是美国玩制裁工具箱,宁可自损三千,也要留住对全球局势的操控权。可惜,现在的世界,哪有靠恐吓就能左右的市场?只要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力量没被一锅端,“全球化”就不可能逆转。美方可以闹,但买单的未必就只有对手。
印度想松口气,必须改变这点投机心理。真要赢得尊重,就得在风雨中站稳脚跟,而不是一遇风浪就把希望丢给“桥头”。国际格局弄到这个地步,喊口号没用,挑大旗得有分量。各国都精明,但最后能不能在美国的大棒下站着说话——归根结底,靠的是实力,而不是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