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白了,现在聊英雄联盟S15,已经不是在聊一个游戏,而是在聊一门金融学、社会学和行为艺术杂交出来的魔幻生意。
尤其这几天被炒上天的入围赛门票,更是把这门生意的荒诞感拉满了。
官方定价三百多四百多的东西,硬是被黄牛老师们注入了信仰,价格直接飙到四千乃至八千,溢价16倍起步。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不是买票看比赛,是去竞拍巴菲特的午餐,听Faker现场带你打单。
溢价16倍是什么概念?就是你花买一台顶配旗舰手机的钱,去现场看一场大概率是一边倒的BO5,还只能坐个山顶位。这消费行为已经不能用“热爱”来解释了,这纯粹是把电竞当成了奢侈品,买的不是观赛体验,是社交货币,是发朋友圈时的那份“在场证明”。
这场IG对T1的比赛,本质上已经被异化成了一个巨大的流量杠杆,撬动的不是竞技的悬念,而是饭圈的狂热、赌狗的期望和乐子人的围观。比赛还没打,情绪价值已经提前透支完毕,剩下的,不过是走个流程。
而这场狂欢背后,真正的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个:被当做主角之一的IG,到底凭什么支撑起这么高的期望?
或者说,大家心心念念的“IG能赢T1”,这事儿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我们不妨把话说明白一点,这根本不是一个五五开的剧本。
1. 纸面实力的鸿沟,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填平的
电竞比赛,尤其是LOL这种团队游戏,最讲究的就是一个木桶理论。你有一块长板没用,决定你上限的,是那块最短的板。
现在IG这个桶,浑身上下都在漏水,只有一个嘎子算是把缝给堵上了。
上路,TheShy对位Doran。没错,TheShy是曾经的世界第一上单,操作起来天神下凡。但那是曾经。现在的姜哥,神经刀属性拉满,上限高到能一打五,下限低到能被当成ATM。而对面的Doran,虽然也偶有犯病,但人家今年的成长有目共睹,主打一个稳健,下限比你高太多。高端局对线,比的往往不是谁能杀穿谁,而是谁先犯错。这一点上,你很难对姜哥抱有太大信心。
打野位更不用说了。大O老师季后赛什么表现?四个队友轮流送温暖,他硬是扛着队伍走,一个人把野区控得明明白白。反观三叔,状态起伏不定,顺风还行,逆风就容易跟着团队一起迷失。两相对比,差距是肉眼可见的。
中路……中路可能是最让人绝望的一环。Rookie的状态持续低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冒泡赛打小奶油那几把瑞兹,被打得头都烂了。这不是操作问题,是英雄池和版本理解的全面落后。现在给你半个月时间调整,你指望他突然顿悟,打通任督二脉,然后在线上和Faker这种老妖怪斗智斗勇?这比相信国足能进世界杯还不靠谱。
辅助位,Keria的游走和视野掌控力,依然是世界顶尖水准,Meiko虽然经验老到,但在创造力和压迫感上,确实差了点意思。唯一的变数是K博士的心态,但这玩意儿太玄学了,你不能把宝押在对手自己爆炸上。
所以你看,上、野、中、辅,四个位置,T1都是优势方。IG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下路Gala的状态比Gumayusi要好。但问题是,小吕布这人是典型的大赛型选手,人送外号“世界赛战神”,常规赛装死,一到世界赛就重拳出击。万一他状态也调整回来了呢?
那IG这唯一的长板,也就没了。
2. 病急乱投医的“GEN攻略”,是毒药不是解药
面对如此巨大的实力差距,怎么办?IG和他们的教练组想到了一个骚操作:打不过你,我就找你大哥学怎么打你。
于是,那个小道消息就传出来了:GEN正在和IG疯狂打训练赛,亲自传授打T1的独家秘方。
这事儿听起来特别热血,对不对?就像武侠小说里,主角被大反派吊打,然后跑去后山找反派的宿敌学了一套神功,回来报仇雪恨。
但现实不是小说。现实是,你一个练广播体操的,跑去跟奥运冠军学自由体操,只会把自己的腰给闪了。
GEN的打法,核心是什么?是Chovy那变态级别的个人能力。他能在中路拿到任何英雄,不管是不是被Counter,都能靠操作和对线理解打出优势,然后辐射全场。GEN的很多战术,都是围绕着“中路绝对优势”这个前提来设计的。
IG能学吗?学不了。
Rookie现在但凡拿到一个需要对线压制的英雄,结果就是自己先崩。冒泡赛打TES那场就是最好的例子,丹尼教练从GEN那偷师一手红色方瑞兹打发条,觉得是版本答案。结果呢?Chovy用出来是降维打击,Rookie用出来是给自己上刑。
还有什么青钢影加里奥体系,也是GEN玩得炉火纯青的。IG拿过来一用,发现根本不是那个味儿。为什么?因为选手的个人能力和游戏风格,完全不匹配。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丹尼教练可能觉得自己才是最懂版本的那个男人,错的是选手。)
这就好比学霸告诉你,这道数学题用微积分最简单。你一个连函数都搞不明白的学渣,听完除了感觉自己像个白痴,没有任何实际作用。你甚至会因为盲目崇拜学霸的方法,放弃了自己唯一会用的、虽然笨但有效的解题思路。
打TES那几把,IG的BP就是在疯狂模仿GEN,结果把自己玩得四不像。反倒是后来打京东,回归了自己的那套打法,才找回了一点感觉。
所以说,跟GEN训练这事儿,有没有?大概率有。有没有用?基本没用,甚至有反作用。它会让教练和选手产生一种“我能玩高端阵容”的错觉,从而在BP上做出不切实际的选择,最后被对手用更扎实的基本功轻松击溃。这真的很危险。我是说,这种自我认知上的偏差,真的、真的很危险。
3. 情绪的生意,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为什么一场看起来悬念不大的比赛,能被炒作成这样?
因为大家消费的,从来就不是比赛本身,而是一种“可能性”,一种“希望”。
大家希望看到奇迹,希望看到 underdog 的逆袭,希望看到曾经的王者归来,一刀砍翻新世界的王。这种情绪,是刚需。
而资本和流量,最擅长的就是捕捉这种情绪,然后把它放大、包装、最后定价出售。你买的那张8000块的门票,有7500块都是在为这种“情绪溢价”买单。
对于IG来说,他们现在已经被架在了这个情绪的火山口上。所有人都希望他们能成为那个屠龙的勇士,但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自己手里拿的可能只是一把木剑。
想赢T1,靠什么学霸攻略,靠什么场外因素,都是扯淡。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归本源——打自己最擅长、最舒服的比赛。TheShy就该选能创造奇迹的英雄,哪怕风险再大。Rookie就该玩自己最有信心的角色,别再去碰那些版本答案。把宝全押在Gala身上,用四保一这种最原始但也可能最有效的战术,去赌一个不可能的未来。
说到底,当所有人都觉得你不行的时候,你反而卸下了所有包袱。
与其穿着不合身的西装去模仿别人,不如穿着自己的破T恤,打一场酣畅淋漓的流氓架。
赢了,是奇迹。输了,也不丢人。
毕竟,这场价值连城的狂欢里,他们是演员,而我们,只是买了高价票的观众罢了。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