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粟裕牛不牛?直接把胡琏的精锐部队包了饺子,谁不想趁机全歼了他们?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毛主席紧急发电报:别进攻,这是圈套,赶紧撤!
要是你当时在的话,估计得急得直挠头,这么难得的机会咋就轻易不要了呢?但粟裕却一点没迟疑,反而还称赞说:“这招真妙!”
到底谁更厉害呢?这背后又藏着多大的陷阱啊?本该轻松取胜的围剿战,怎么差点就成了烫嘴难咽的毒药?
【蒋介石的围点打援之计】
1947年5月,在粟裕的带领下,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把国民党第七十四整编师打得全军覆没,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这一场胜利让蒋介石坐立难安,他清楚得赶紧改变战场形势,不然东线的战况会完全失去控制。
6月25号这天,蒋介石亲自到场指挥,集结了24万兵力,第三次大规模地向沂蒙山区发起了进攻。
这支人数众多的队伍里,有11个完整编制的师、32个旅,武器装备都很先进,战士们也都斗志昂扬。
蒋介石这回野心不小,他不光想收回之前丢掉的地盘,还打算一举把华东野战军的主力给彻底消灭掉。
蒋介石心里打着好算盘:他派胡琏带领的全美式装备、战斗力超强的整编第十一师去守南麻镇,这支部队可是国民党里的“王牌”之一呢。
胡琏可是蒋介石极为看重的一员猛将,还曾得到过毛主席的点评。
这支精兵强将抵达南麻,马上修起了牢固的防御设施,看样子是打算打持久战了。
蒋介石其实没打算光守着南麻,他是想在这儿布个圈套。
他清楚共产党部队的打仗特点,料定华东野战军会调集重兵攻打南麻。
只要把华野的主力部队拖在南麻,他就能调集周边大批军队,把华野部队团团围住,全部消灭。
这其实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围剿计划,南麻镇只是抛出的诱饵,他们真正想一口吞下的是整个华东野战军。
【粟裕的南麻围剿计划】
1947年7月上旬,粟裕原本打算进攻黄百韬的队伍,可那几天一直下大雨,河水猛涨,部队行进遇到了困难。
这时,敌军也开始往安全的地方撤。粟裕一看这形势变了,马上改了作战计划,把攻击目标对准了南麻镇的胡琏部队。
粟裕的选择其实很有道理:南麻那个地方,交通四通八达,战略地位很关键;胡琏的部队虽然厉害,但要是能消灭掉,国民党在华东的军事力量就会大大减弱。
于是,粟裕打算把华东野战军的四个纵队,大约六到七万名战士集中起来,一起攻打南麻。
7月17号那天,南麻战役拉开了战幕。华野的各个部队从不同路线朝南麻进发,慢慢围成了一个包围圈。
可是,自7月19日起,老天好像故意给华野部队找麻烦,一连七天七夜的大雨,把战场浇成了烂泥塘。
士兵们踏着泥浆往前冲,炮弹砸进泥地炸出大坑却没响,机枪步枪被水汽浸得老是卡住打不响。
粟裕怎么也没料到,那场令人发愁的暴雨竟帮了华野大忙。这场大雨让华野的攻势慢了下来,使得他们没有马上掉进敌人的包围圈里。
南麻城里,胡琏的队伍靠着坚固的防御工事死守,一点没要被打垮的样子,反倒打得更起劲,像是在等着什么。
【毛主席的千里眼】
7月21日傍晚时分,南麻战役正打得难解难分,这时,粟裕收到了一封从延安紧急发来的电报。
电报内容简洁又带劲:“落款处写着毛主席的名字。这封电报来得让人意外,但来得正是时候。”
远在千里之外的毛主席,靠着过人的战略洞察力和对敌人动向的精准把握,识破了蒋介石的“算盘”。
那时,华野的主力部队被引到了南麻附近,而国民党的众多军队正悄悄往这个地方聚集,打算把华野主力包围起来。
粟裕收到紧急电报后,二话不说,马上命令全军迅速撤离。这个决策既迅速又果断。
华野刚撤走的那个晚上,国民党部队就大批往南麻那边赶,原本计划好的包围态势眼看就要成型了。
特别要说的是,军令那是铁板钉钉的事,粟裕一接到命令,马上就照着做了,一点都没犹豫,也没拖泥带水。
这种听从指挥的军人作风,配合毛主席的明智决策,让华东野战军躲过了被彻底消灭的危机。
【华野的紧急大转移】
7月21号晚上,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紧急动身转移。大雨虽然让进攻变得困难,但在这时候却成了最好的掩护。
暴雨让视线变得模糊不清,撤退队伍的行踪也被遮掩得严严实实,就连国民党的侦察飞机也因这坏天气没法升空。
撤退可没那么简单。士兵们背着装备在泥巴路上吃力地走着,好多大件武器搬不动,只能挖个坑埋了。
指挥官们紧紧把控着队伍的行动,让无线电保持静默状态,努力不留下撤退的蛛丝马迹。经过一整晚的匆忙转移,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终于安全撤出了危险地带。
国民党军队察觉到华野撤离之际,包围网还没彻底布好,他们的打算就这么落空了。
胡琏虽成功守住了南麻,却未达成歼灭华东野战军主力的目标,这令蒋介石大为光火。
战争结束后,粟裕主动向中央军委认错,表示自己在收集情报和判断战场形势时出了差错,还坦率地说毛主席的指挥真是太厉害了。
毛主席并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他说:“
粟裕因领导这种开明的作风而深受激励,这也为日后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
【从南麻到淮海的胜利之路】
南麻那一战虽没达到预想的胜利,但让华东野战军躲过了大灾,保住了解放军在华东的主力部队。
这次事情让粟裕对情报工作更加上心,也让他意识到天气对打仗的影响有多大,还让他懂得了用灵活的战术比一味硬拼要明智得多。
这些珍贵的经验与教训,给后续的战斗打下了重要基础。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时,粟裕又一次和胡琏对上了,这回他吸取了南麻战役的经验,用上了更灵活的打法,终于把胡琏的部队打败了,算是报了之前的一箭之仇。
南麻一战也体现了中央军委战略眼光精准,指挥水平高超。
毛主席发出的那份紧急电报,让华东野战军转危为安,也在中国革命的画卷上添上了重重的一笔色彩。
【《——【·结语·】——》】
南麻那场战斗虽没打赢,但关键时刻让咱们躲过了一场大祸。
粟裕迅速做出撤退决定,毛主席又作出高明指挥,让华东野战军主力得以保存,为后续的胜利铺好了路。
历史发展总是充满波折,南麻遇到的危机,意外成了迈向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经典例子,很值得后人好好琢磨。
《粟裕谈战争经历》、《解放军作战历史资料》、《华东野战军作战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史》、《淮海战役资料集》。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