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结婚率创新低、老龄化加剧中国未来命运的三大逆转信号

2024年,中国人口数据引发了新一轮关注结婚率降至历史最低,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加剧,总人口已连续第三年出现负增长。

很多人或许未能真正体会,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中国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人口变局不再是“是否发生”的疑问,而是实实在在的进行中,其影响远超想象。

根据最新统计,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4万,虽有“龙年效应”略有回升,但依然低于死亡人口的1093万,自然增长率为-0.99‰。总人口下降至14.0828亿,较去年减少了139万。

更值得关注的是总和生育率(TFR),2024年仅为1.02-1.08,远低于世代更替的2.1水平。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2100年中国TFR可达1.48,但现实数据更低——2022年只有1.05,2023年继续下降。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指出,如果没有有效政策刺激,2028年TFR即使回升也仅为1.1,难以突破低位长期徘徊的困境。

低生育率的核心原因是育龄妇女总量急剧减少15-49岁女性自2015年的3.8亿降至2024年的3.3亿,初婚年龄推迟(全国平均28-30岁,部分城市更高),以及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企,“生不起、养不起”逐渐成为普遍心态。

更直接的现实是2024年20-24岁青年失业率高达12.08%,且平均薪资已连续三年下滑。许多年轻人不仅难以独立生活,更谈不上承担育儿压力。生育率低迷与结婚率走低密不可分。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仅610.6万对,同比下降20.5%,刷新了1980年以来最低纪录;离婚数量达133.1万对,离结比攀升至0.22,部分地区如黑龙江甚至高达0.6,反映出晚婚、不婚已成趋势。

经济压力是绕不开的现实障碍。一线城市新婚家庭首付款高达150-200万元,房贷月供常常占据大半收入。彩礼标准普遍提升,子女教育费用居高不下,从幼儿园到高中累计高达50万元。医疗和养育成本加剧,许多年轻人直言“养自己都难,更别说养孩子”。

与此信任危机加剧,男女双方对伴侣的不满、婚姻诚信问题增多,价值观也在逐渐变迁。过去结婚生子被视为人生必经之路,如今则成为个人选择,“不婚不育保平安”成为许多年轻人真实的心声。

中国的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甚至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在持续低生育的假设下,2091年老龄率或高达53.4%,也就是两人中有一位老人。伴随老龄化,死亡人数持续增加,人口负增长成为常态。到2050年,劳动力人口可能比2023年减少7亿,到2100年仅剩2.47亿劳动力。抚养压力剧增,2019年2.65名缴费人抚养1名老人,而到了2050年几乎变成1:1,养老金资金压力空前,预计城镇职工养老金将在2044年耗尽结余。

养老服务也面临巨大挑战。2024年,全国养老床位799.3万张,老年助餐点7.5万个,适老化改造家庭208万户,但30%的老人仍难以获得足够的饮食与照护。护理员短缺,社区养老机构增速赶不上老龄化步伐。虽然银发经济快速发展,相关企业数量和适老化改造标准不断提升,但服务缺口依旧明显。数字鸿沟问题亦突出,虽然智能手机普及和网站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仍有大量老年人难以融入数字社会。

在人口下坡的现实挑战下,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推出激励措施部分城市对三孩家庭发放补贴,强制配建托育机构,下调课后服务费,中央资金投入持续加码,多孩家庭购房和贷款政策优惠,企业分摊产假成本以减轻家庭负担。

养老保障方面,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不断扩展,就业、人力资源政策逐步调整,包括延迟退休及缴费周期拉长等举措应对养老金压力。

专家普遍认为这些措施短期内难以逆转人口下降趋势。要将TFR稳定在1.5并保证年出生人口维持在1000万,至少需要10-20年。对比国外经验,法国依靠税收减免、免费托育和公共教育体系,将TFR稳定在1.8,中国当前措施的效果只有其三分之一。

地区分化也很明显,东北地区老龄化率超过23%,而南方部分省份仅为12%-15%。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日益突出,劳动力减少可能导致用工成本提升、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失衡。养老金缺口加大,延迟退休政策亦面临更多社会争议。

更长远2100年中国人口规模预测差别巨大。联合国相对乐观,认为届时有6.33亿人口,而育娲人口报告在低生育情景下仅预测为3.2亿。根本分歧在于对于政策效果的预期——联合国假设TFR能上升至1.48,育娲人口则认为可能长期维持低于1.1。

回望人口变局,中国已处于一个全新的节点。结婚率和生育率下滑,老龄化和死亡高峰加速显现,人口结构的双重压力已然渗透到经济、就业、消费、教育、养老等多个层面。尽管政府持续出台对策,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短期难以逆转。

未来需要制度创新、经济转型和社会适应协同发力。年轻人在压力中如何寻找生活的动力?家庭、企业、政府怎样共同承担“未富先老”的责任?这些问题,正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与应对。

中国的人口警钟已然敲响,未来的走向,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