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陈某某最近彻底火了,只不过这火得有点难看。
这位校乒乓球协会宣传部部长在社交平台上对着国乒名将王楚钦、孙颖莎一顿狂喷,什么"痘坑脸"、"烧饼脸"之类的词儿往外蹦,活脱脱一个网络喷子。最讽刺的是,这位老兄刚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了2025年乒超联赛厦门站的工作,转头就在网上骂得这么难听,这不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吗?
要说这事儿有多离谱,看看网友的反应就知道了。有人调侃说:"这哥们儿怕不是人格分裂吧?白天在乒超联赛当志愿者,晚上就变身键盘侠。"更绝的是,这位陈同学被扒出在朋友圈晒过和王楚钦的合影,照片里笑得那叫一个灿烂,谁能想到背地里骂得这么难听。网友直呼:"这演技不去横店跑龙套真是可惜了。"
事情闹大后,陈某某倒是装模作样地写了封道歉信。可这信写得那叫一个敷衍,字迹潦草得跟医生开处方似的,内容更是空洞得能当乒乓球打。最绝的是,他在朋友圈发声明时,故意把孙颖莎的"莎"字写错,用了带侮辱性的偏旁。网友气得直跺脚:"这哪是道歉啊,分明是二次伤害!"更搞笑的是,这哥们儿转头就在私聊里跟朋友诉苦,说网友都是"极端粉",自己是被"网暴"了。
要说这事儿最让人无语的,就是陈某某的双重身份。作为校乒乓球协会宣传部部长,按理说应该是最懂体育精神的那拨人。结果倒好,一边靠着乒乓球相关身份混各种活动,一边对着顶尖运动员破口大骂。网友调侃道:"这操作,简直比国足输给越南还让人看不懂。"
厦门大学反应倒是挺快,立马发声明说要严肃处理。可网友们都在嘀咕:这种处理会不会又是雷声大雨点小?毕竟前阵子某高校也出过类似的事儿,最后也就是个通报批评了事。有人开玩笑说:"要不让这位陈同学和王楚钦打场表演赛?输了就老老实实道歉。"底下立刻有人接茬:"那估计得准备救护车,别一会儿被虐哭了。"
这事儿闹得,连带着把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问题又给扯出来了。你说现在这些年轻人,书读得不少,怎么一到网上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有人分析说:"这就像打游戏开小号,觉得没人认识就可以为所欲为。"结果没想到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这不就翻车了嘛。
要说最惨的还是王楚钦和孙颖莎,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两位国手正在备战巴黎奥运会呢,突然就被自己球迷给骂了。网友都看不下去了:"人家在为国争光,你在网上骂街,这差距比乒乓球台还宽。"
有趣的是,这事儿还带火了一个新词儿叫"乒圈精分",专门形容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球迷。有人调侃说:"建议各大高校开设网络言行规范课,学分就定2分,比思修课还重要。"底下跟帖的纷纷表示:"这课应该让陈同学当反面教材,每学期开学第一课就放他的光辉事迹。"
随着事件发酵,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扒出来。原来这位陈同学平时在社团里还挺活跃,经常组织乒乓球活动。有校友爆料说:"他在招新的时候可热情了,一口一个推广国球精神,谁知道背地里这么看不上国手。"网友都乐了:"这演技,不去当卧底真是屈才了。"
最逗的是,有网友翻出了陈某某之前发的朋友圈,里面还转发过"文明观赛倡议书"。底下评论清一色的"哈哈哈",有人留言说:"建议把这条置顶,配上'打脸专用'四个大字。"更损的网友直接P了张图,把陈某某的道歉信和这条朋友圈拼在一起,配文是"年度最佳行为艺术"。
这事儿闹到现在,已经不只是简单的网络骂战了。它折射出的是当下某些年轻人严重的双标问题:对自己喜欢的就捧上天,不喜欢的就往死里踩。就像网友说的:"喜欢不是无脑吹,讨厌也不能无底线黑,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不明白呢?"
说来也巧,就在这事儿闹得最凶的时候,王楚钦在WTT新加坡站拿了冠军。领奖台上的他笑得特别灿烂,好像完全没受这事儿影响。网友都说:"看看人家这格局,不愧是国乒主力。"有人还特意@陈某某:"学着点,这才叫体育精神。"
这篇文章只是供着看的,没什么实际用处,也不是啥建议或者指导哈。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把它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