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日本悄咪咪地以“保护侨民”为名,把手伸向了西伯利亚。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场正义的行动,可实际上,日本心里打的算盘可没那么简单。
他们想借着俄国革命的乱局,在西伯利亚捞一把,甚至还想改变整个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
这事儿,得从俄国革命说起。
革命一爆发,协约国那边就坐不住了。
法国最先跳出来,琢磨着怎么对俄国进行军事干涉。
英国呢,被苏维埃政府号召亚洲人民解放的宣言吓了一跳,也跟着法国一起策划。
1918年1月,英国直接找上日本,提议联合出兵西伯利亚。
日本这边,参谋本部早就盯上了西伯利亚,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制定了一个出兵计划,后来干脆扩大到武装干涉贝加尔湖以东。
可问题来了,法国和英国最想的是重建东部战线,日本却盘算着侵占沿海省和西伯利亚。
美国呢,早就对西伯利亚铁路垂涎三尺,担心日本一旦出兵,西伯利亚就成了日本的囊中之物。
日本内部对这事儿也是意见不一。
外交调查会的原敬和牧野伸显觉得,没有美国的点头,出兵就是自找麻烦。
山县有朋和寺内正毅这两位首相也是犹豫不决。
田中义一和本野一郎倒是高唱自主出兵,可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海军那边倒是行动迅速,1月就把军舰开到了海参崴,4月陆战队直接登陆。
陆军也没闲着,在北满给反对布尔什维克的谢苗诺夫大尉提供武器,4月就让他越过国境,向外贝加尔进攻。
可谢苗诺夫的军队残暴得很,老百姓不买账,没多久就被迫撤退了。
就在这时候,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和布尔什维克发生了冲突。
这支军团原本是奥匈帝国的战俘,协约国打算把他们调到西线对德作战。
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后,苏维埃政府同意他们经由西伯利亚和远东去法国。
可协约国在背后搞小动作,收买了军团的首领,还在士兵中散布谣言,说苏维埃政府要惩办他们。
5月底,当运送军团士兵的六十列军车行驶在奔萨至海参崴一线时,叛乱爆发了。
叛乱部队在白卫分子、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支持下,两个月内占领了西伯利亚大片地区。
6月初,美、英、法三国大使公开声称捷克斯洛伐克士兵是盟国军队,受协约国保护。
这等于直接承认协约国是叛乱的幕后黑手。
日本这边,寺内内阁表面上同意美国的提案,实际上却计划全面出兵。
外交调查会里,原敬和牧野伸显从对美协调的角度出发,坚决反对。
伊东巳代治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日本出兵一万二千,美国出兵七千,但附带条件是“为援助捷克军,可向海参崴以外地方出动,并随形势的发展,预料有增派的必要”。
这个方案得到了外交调查会的同意,美国也勉强点头。
8月2日和3日,日本和美国分别发表出兵声明,西伯利亚干涉战争正式打响。
日本还强烈要求中国履行《日中军事协定》,逼着中国一起出兵。
1919年8月22日,段祺瑞签署宣言,宣布出兵海参崴,从1918年下半年起分五批派出1000多人和少数舰队。
中国军队在海参崴遵守中立原则,主要负责守卫铁路、矿山等,没怎么参与武装干涉活动,甚至还和日本军队发生了多次冲突。
1920年1月,随着武装干涉的失败,中国驻西伯利亚军队开始撤出。
日本这边可没打算收手。
8月中旬,日军第十二师团在海参崴登陆,驻“满洲”的第七师团向北满出动。
参谋本部以捷克军要求增援为理由,擅自决定增兵,第三师团向外贝加尔方向出动,海参崴也增派了兵力。
到9月中旬,日本占领了从海参崴到伯力、赤塔的铁路沿线。
10月末,日本在西伯利亚的部队,包括北满的一万二千在内,实际上达到七万二千人。
美国对日本增派兵力和独占中东铁路提出了抗议,可日本压根没当回事。
1919年春夏之际,俄国反革命军在协约国的援助下,频繁发动攻势。
在西伯利亚西部,以高尔察克提督为主席的鄂木斯克政权一度得势。
可没多久,苏维埃政府的势力再度兴盛起来,年底鄂木斯克政权垮台,高尔察克在第二年初被捕枪毙。
协约国对苏的武装干涉也失去了信心,渐渐开始撤兵。
1920年1月,美国声明从西伯利亚撤兵,英国、法国也效仿美国。
捷克军在三月底前回国了。
西伯利亚各城市的反革命政权一个接一个地消灭了,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实权。
日本政府还想找新的理由继续驻军。
3月,他们以布尔什维克的扩展威胁了朝鲜和“满洲”为理由,采取了将兵力集中在中东铁路沿线、沿海省南部,来“防止过激派的行动”的方针。
接着,他们以保护西伯利亚的侨民和确保朝鲜、“满洲”的安全为理由,声明继续驻军。
4月1日美军一撤退,日军就向海参崴临时政府提出了取缔反日活动等条件的强硬要求。
出乎意料的是,临时政府接受了这些要求。
可日军在签字的前夜,以遭到射击为理由,突然袭击西伯利亚东部各地的俄军,并解除其武装。
西伯利亚的革命势力于4月6日发表建立议会民主制的远东共和国宣言,将这个共和国作为苏维埃俄国同日本之间的缓冲国,以此避免同日军的冲突。
5月15日,苏维埃俄国对此表示承认,接着和日军签订了停战协定。
与此同时,发生了尼古拉耶夫斯克事件。
当布尔什维克军队的反攻蓬勃发展时,占领库页岛对岸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引起居民反感的日本军队,在1920年2月被地方游击队包围起来。
日军根据哈巴罗夫斯克的第十四师团长的命令,与对方缔结了停战协定,但日军于3月12日拂晓突然袭击队长托里阿帕金的司令部,激战之后,剩下的日军投降了。
5月末,日军援军一来到,托里阿帕金就杀害了狱中的反革命派和日本人俘虏,烧毁市镇之后撤退了。
战死或被杀害的日本军人、侨民达七百多人。
日军为了宣传布尔什维克的残暴,煽动对共产主义的憎恨,广泛地利用了这次事件。
7月,日本政府发表了在本事件得到解决之前保障占领北库页岛的声明。
革命派方面追究了这个事件的责任,在审判之后将托里阿帕金等处死,同时,也揭发日军残杀游击队军使等的非法行为。
撤退西伯利亚派遣军,由于参谋本部的强烈反对而搁浅了,8月才开始从外贝加尔州撤退,从10月到年底才撤出哈巴罗夫斯克。
但是继续占领沿海省南部和北库页岛。
在1921年初召开的第四十四届议会上,宪政会总裁加藤高明质问政府,主张从西伯利亚撤兵,而原首相和田中陆相则大谈共产主义的威胁,强调出兵的理由。
2月,远东共和国召开宪法会议,实现了贝加尔湖以东俄国领土的统一。
5月,原内阁召集殖民地长官、驻华公使、关东军司令官,举行东方会议,决定为“巩固我在‘满蒙’的特殊地位”,援助张作霖的方针。
接着在海参崴发生了日军支持的政变,建立了傀儡政权。
但其后不久,美国就指责日本有永久占领的意图,并警告日本政府,根据占领而提出的任何要求、权利概不承认。
欧美列强质疑日本的扩张野心,美国更是不愿看到日本吞并东西伯利亚,于是提出强烈抗议。
军事挫折和国际抗议,让日本政府承受了巨大压力。
在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的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法、日签署《四国条约》,不承认日本对西伯利亚的占领,并一致要求日本撤军。
关于西伯利亚的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早就向日本提出开始和平谈判的建议,但日本没有答应。
可是到了1921年,英国和苏维埃缔结了通商协定,其他各国也开始了通商谈判。
日本也在华盛顿开会之前,同苏维埃开始了谈判。
8月,同远东共和国及苏维埃代表在大连举行会议,但因日本要求西伯利亚的权益及限制军备,致使谈判拖延。
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代表不得不发表声明,对西伯利亚没有领土野心,谈判一旦成功就撤兵。
同远东共和国进行谈判的大连会议,1922年4月决裂了。
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声明从西伯利亚撤兵的日本,处于不管谈判如何不得不撤兵的立场,6月,日本首相加藤友三郎声明,10月末以前从北库页岛以外的地区撤兵。
9月,同远东共和国及苏维埃代表在长春举行了会议,但由于日本反对从北库页岛撤兵,月底会议再次决裂。
日军于10月末以前除北库页岛外,从西伯利亚撤完了军队。
同时,也从北满、山东省、汉口撤退了军队。
日军本想把海参崴堆积如山的缴获武器交给反革命政权,但因反革命政权处于崩溃状态,不得不交给远东共和国方面。
11月,远东共和国同苏维埃俄国合并,不久苏维埃联邦成立了。
但是在北库页岛的日军直到1925年日苏建交才撤回日本。
日本在西伯利亚的干涉行动,说白了就是一场“竹篮打水”的闹剧。
他们想借着俄国革命的乱局,捞点好处,结果啥也没捞着,还惹了一身腥。
历史学家加藤高明说得对,西伯利亚干涉就是一段失败的历史,既没给国家带来一点利益,也没有啥外交上的收获。
本文就是要传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没有一点儿不好的引导想法。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