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团购上线那天,我正好在咖啡店里看球,朋友圈突然被“马云生日+阿里保密项目”刷屏,评论区一堆人开玩笑:马老师要不要顺便直播切蛋糕?
杭州九月热得人想往西湖跳,C4楼门口的保安倒是精神,连表情都写着“别想进”,比我上高考考场还紧张。
你说阿里这回整活,选个马云的生日,仪式感拉到顶,是不是有点像朋友圈里那些专挑节日告白的死忠粉,非得让全世界一起见证。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C4楼就成了“谜案现场”。
送快递的师傅都知道,那一层最近进出都要刷两轮脸。
你问里面人在忙啥?
一水儿年轻工程师,听说是搞“保密项目”,隔壁楼都开起了小赌局,猜这次阿里又要和谁掰手腕。
有人觉得这次又是PPT造梦派对,也有人盼着真能出点新花样,最好能把美团和拼多多整得睡不着觉。
说到本地生活,阿里这些年折腾得不比世界杯预选赛少。
口碑网、饿了么、盒马、高德团购,换着花样烧钱拉新,结果用户回头一看——美团骑手照样穿梭街头巷尾,拼多多的红包还是砸得人头晕。
阿里像极了球场上那个心气儿比天高的前锋,训练场上各种花活,真比赛就是不进球。
可你真别说,阿里每回造势都煞有介事,动静大得像要收购半个互联网,媒体和自媒体们也乐得跟着起哄,反正流量谁不爱。
我一直觉得,阿里的“自我悬念”操作堪比悬疑剧。
保密、独立安保、信息隔离,这些梗用得比美团红包还熟练。
每次新项目还没影儿,先把市场搞得紧张兮兮。
可话说回来,这种玩梗玩多了,多少有点“狼来了”的味儿。
尤其是本地生活这块,烧的钱堆起来能垒个小山,用户却还是照着美团、拼多多的路线买单。
你问为什么?
说实话,谁还愿意为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换掉习惯的APP?
前几年阿里高调复活口碑网,场面一度比世界杯决赛还热闹。
可过了三天,评论区都快变成冷宫。
盒马刚开始新鲜劲十足,现在外地分店有的关门,有的转型。
高德团购上线,地图功能一如既往地稳,但团购入口点进去的人,可能还没我邻居家遛弯的多。
互联网的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谁抓住用户心智,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这年头,没人光为故事买单,大家看的都是体验和性价比。
有时候我真佩服阿里的自信,选马云生日官宣新项目,连安保都成了新闻点。
舆论场里,哪怕你啥都没说,全网都能帮你脑补个“亿点点”剧情,连马老师当天点赞的表情包都能上热搜。
可别忘了,互联网的流量规律一点不讲情面,风头没了,没人再记得你PPT上的大词。
美团和拼多多这些年牢牢守住本地生活这块阵地。
美团靠骑手和本地商户,把服务做得滴水不漏。
拼多多靠低价心智,把用户黏住成了习惯。
阿里这次想靠“生日流量”翻盘,难度跟让国足进世界杯正赛差不多。
数据说话,美团日活1.5亿,拼多多的用户比我小学同学还多。
互联网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被刷新的人气榜。
说起豪门操作,我总想起腾讯玩O2O那会儿,声势浩大,最后还是偃旗息鼓。
阿里这波会不会也重蹈覆辙?
没人敢打赌。
毕竟,发布会再热闹,流量再爆棚,最后还是要问一句:你能让我的生活更方便吗?
团购便宜吗?
外卖快吗?
体验好不好?
互联网江湖,讲的是服务不是故事。
有读者问,阿里这次到底能不能搞出点新意思?
我不好说。
历史经验告诉我,越是搞神秘,越容易被现实打脸。
毕竟,用户的脚步不会陪你玩仪式感,大家只认实打实的体验。
阿里这次能不能给本地生活带来点新鲜空气?
等马云生日那天数据一出来,大家心里自然有数。
最后,吐槽一句:网友有时候像放大镜,别人家芝麻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家西瓜被咬了口都懒得管。
阿里这次能不能让所有人都盯着它的“西瓜”,不靠花哨的仪式感,而是用真本事?
谁说得准呢。
发布会那天,别忘了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瓜子和看法——到底是新王登基,还是又一出高开低走?
等你上桌,一起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