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天气超冷,空气也很稀薄,还有好多大山挡着,感觉人没法在那儿生活。但考古结果显示,很久以前青藏高原并不是没人,其实早就有人住了。很多证据都说明,吐蕃人是一些古羌人搬到现在的西藏地区后,跟那里的原住民矮黑人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藏族人的老祖宗是吐蕃人,他们老早就住在青藏高原上了。根据《新唐书》里头提到的《后汉书》的说法,“吐蕃原本是西羌的一部分,大概有一百五十多个部落,分散在河、湟、江、岷这些地方,像发羌、唐旄这些部落都有,但他们一开始没跟咱们中原这边有啥来往。”所以,大家伙儿觉得吐蕃人最早是从发羌为主的西羌部落往西边迁移的后代,这事儿大概发生在战国时期。
吐蕃这个民族啊,它最开始是在现今西藏的山南雅砻河流域那一带。到了汉武帝那会儿,四川西南那边有个牦牛羌部落,他们迁到了这里,大家就管他们叫“六牦牛部”,也有人喊他们“雅砻部”。有这么个传说,说的是天神的三王子弃聂弃,他下到凡间,把六牦牛各个部落都给统一了,然后他还自封了个“赞普”的称号,这个“赞普”跟“大丈夫”的意思差不多,后来啊,这就成了对吐蕃首领的尊称。
弃聂弃被人们恭敬地叫做“圣神君主鹘提悉勃野”,从那以后,鹘提悉勃野就成了吐蕃王族的姓。弃聂弃,他是吐蕃王族里的头一位君主,大家叫他“聂赤赞普”。赞普这个位子,从一开始就是传给下一代的。因此,那时候的六牦牛部落,也被叫做悉勃野吐蕃了。
悉勃野吐蕃原本归顺于发羌,但后来他们把发羌给吞并了,自己管自己叫宝髻,这就是吐蕃的早期称呼。不过,受到气候条件和山地阻挡这些因素的影响,悉勃野吐蕃的发展挺缓慢的。一直到隋唐时期,气候变暖了,悉勃野吐蕃才有了大踏步的发展。
南日松赞当第32代赞普那会儿,大概618年以后,悉勃野吐蕃势力猛地涨了起来,一口气吞并了好多周边的部落。那会儿正好是唐朝建立的时候,吐蕃和唐朝就像商量好了似的,一块儿冒了出来。
627年那会儿,南日松赞出兵把羌人的苏毗,也就是孙波部落给打败了,吐蕃就成了西藏那边最厉害的部落。可没多久,到了629年,南日松赞因为提拔那些立下大功的新贵族,被那些老贵族给暗杀了,眼看着刚强大起来的吐蕃就快要散架了。
不过还好,南日松赞有个很棒的儿子,名叫尺松赞,大家更熟悉他的名字是松赞干布,他是吐蕃王朝最厉害的君主。松赞干布当上国王后,靠着聪明的头脑和过人的勇气,很快就把国内的叛乱给摆平了,还杀了那个杀父仇人,让吐蕃的各个部落又重新团结在了一起。
630年那会儿,松赞干布挺厉害,打下了女国、白兰这些部落,还有其他一些小地方,算是把西藏高原和青海西南那边给统一了起来。从那以后,吐蕃这个国家,还有吐蕃这个民族就算正式站稳了脚跟。大家也都认定,松赞干布就是吐蕃王朝的老祖宗。吐蕃一开始是在匹播城,就是现在的山南市琼结县那边,不过后来,他们把都城搬到了逻些城,就是咱们现在的拉萨。
松赞干布特别佩服唐朝,他老派人去唐朝,想娶唐朝的公主做媳妇,和亲结盟。但开头几次提亲都挺不顺利的,唐太宗都没答应。
松赞干布心里琢磨:这唐朝皇上怕是没把我放眼里,得让他瞧瞧我的厉害。所以,到了636年,他就找了个由头,说唐朝的附属国吐谷浑搅黄了咱俩的婚事,然后带着20万大军去攻打吐谷浑。虽然最后吐蕃的军队被唐军给打回去了,但这一出手也让唐太宗明白了,松赞干布这家伙不是吃素的,是个挺能耐的角色。这么一想,唐太宗就答应了和亲的事儿。
641年那会儿,松赞干布用最隆重的仪式,把大唐的宗室女文成公主娶回了家。吐蕃的大相禄东赞和唐朝的王爷李道宗两人,亲自一路护送公主到了吐蕃。后来,文成公主就成了王后,听说布达拉宫就是松赞干布特意为她盖的。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好多了,两边来往也变得很多,就像是进入了特别友好的时期。而且,文成公主还带去了不少好东西,比如先进的技术、手艺高超的工匠、优良的种子和丰富的书籍,这些都让吐蕃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进步。
638年那会儿,吐蕃往东边扩展,把附国、党项、嘉良夷这些部落的地盘都给并进来了。到了644年,松赞干布又出手,把象雄国给打败了,还因为和亲的事儿,让尼波罗国成了吐蕃的小弟。这么一来,吐蕃就算是头一回把西藏高原给统一了。
648年那会儿,唐朝有个叫王玄策的使者在中天竺碰到了抢劫,他挺机灵,找来了吐蕃和尼波罗的军队,加起来8000多人,一起把中天竺给收拾了,然后把俘虏带回了长安。这事儿以后,中天竺这块地儿就成了吐蕃的地盘。不过呢,吐蕃人在那边待不住,因为不适应那边的气候啥的,没过几年,他们就从恒河流域撤走了。
松赞干布当王的时候,他使劲儿搞改革,让中央政府权力更大,还创造了新的文字,统一了度量衡,把佛教引进国内,并且老派使者去唐朝那边交流,这样一来,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惜啊,好人不长命,649年唐太宗走了,到了650年,松赞干布也跟着去了,那时候他才34岁,真的是年轻轻的就没了。
吐蕃王朝打从一开始就主要跟唐朝打交道,不管是打仗还是和平时期都一样。松赞干布一走,接班的赞普还小,这时候,宰相禄东赞站了出来。他一边延续松赞干布的改革路子,一边又忙着往外头扩张地盘,硬是要跟唐朝对着干,这样一来,唐蕃两边的关系就越闹越僵了。禄东赞这人,还有噶尔东赞、论东赞的叫法,他就是《步辇图》里头画的那个吐蕃使臣。噶尔家,那可是吐蕃的老牌贵族,世代显赫。
659年那会儿,吐蕃不管唐朝同不同意,直接对吐谷浑发起了大攻击。那时候的唐朝,正跟高句丽和百济在东边打得火热,根本顾不上西边的事儿。到了663年,吐蕃把吐谷浑给吞并了,青海地区也成了他们的地盘。这样一来,吐蕃算是把整个青藏高原都攥手里了。因为这事儿,他们跟唐朝的关系也彻底掰了,从以前的和平相处变成了老是打架的状态。
吐蕃拿下吐谷浑后,好处可不少。一来,他们得到了个重要的战略位置,能很好地盯住唐朝的河西走廊和西域,随时给他们施加压力。二来呢,吐谷浑那块地方农业挺发达,军马也多,这让吐蕃的经济和军力都上了个大台阶。
吐蕃一直对丝绸之路上的高额贸易收益眼红不已,他们心心念念的就是掌控西域和河西走廊。禄东赞去世后,他的二儿子论钦陵接过了大相的位子。
670年的时候,论钦陵带着吐蕃的大部队打下了唐朝的安西四镇,害得唐朝只能把安西都护府的办公地点挪到了西州。还是在那一年,论钦陵又在大非川跟唐朝的名将薛仁贵干了一仗,他带着40万大军,把薛仁贵那10万人马给打败了,这样吐蕃就稳住了对吐谷浑的地盘。同时呢,吐蕃还往南扩张,控制了怒江以西的现在缅甸北部的地方。论钦陵跟唐朝打了很多次仗,很少输,所以他就成了吐蕃最厉害的大将。
但是,吐蕃并不能稳稳拿住安西那片地方。接着,吐蕃和唐朝就为了安西四镇这块地,一直打来打去,战争不断。
675年的时候,唐朝瞅准吐蕃国内正忙着平定叛乱,赶紧把安西四镇给抢了回来。到了678年,吐蕃的大将论钦陵带着大军,在青海那一仗里把18万唐军给打败了,又把安西四镇给占了。可这事儿没完,679年的时候,唐朝的裴行俭将军又出手了,一把把安西四镇给夺了回来。
680年的时候,吐蕃从南边打进了唐朝边上的云南安戎镇,把洱海那边的六诏控制了五个,就剩下南诏还死心塌地跟着唐朝。
686年那会儿,吐蕃又一次对西域发动了进攻,唐朝没办法,只好丢掉了安西四镇里的三个地方。就在那一年,吐蕃还把唐朝的附属国大勃律给占领了。
大体来说,论钦陵掌权那会儿,吐蕃跟唐朝在安西那边抢地盘,基本都是吐蕃占着优势。
不过,噶尔氏家族长久以来掌控着朝政大权,这让吐蕃的赞普心里很不痛快。赞普一直琢磨着怎么除掉论钦陵家族的力量,好让自己重新把权力抓在手里。没想到,机会很快就送上门来了。
692年那会儿,武周的大将军王孝杰带着军队,把安西四镇给收复回来了。论钦陵在西边那块儿争夺地盘时吃了败仗,这让吐蕃的赞普瞅准了机会。到了699年,论钦陵在吐蕃内部争权的时候又打了败仗,最后连命都搭进去了。这样一来,噶尔家族没办法,只好跑到武周那边去了。吐蕃的赞普赤都松赞呢,就又把军政大权给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
论钦陵家族衰败后,吐蕃跟武周和唐朝打仗,赢的时候少,输的时候多,所以只好选择和平相处。到了703年,吐蕃的国王尺带珠丹,也有人叫他赤德祖赞,派人到武周那边,想要联姻讲和。又过了七年,到了710年,唐朝的唐中宗就把自家的宗室女李奴奴封为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这样一来,唐朝和吐蕃就有了第二次联姻。
可没多久,到了714年,唐蕃两国结盟却让吐蕃心里不爽。吐蕃不管自己实力行不行,又向唐朝发起了攻击,结果却被唐军一次次打了回去,打得惨败。那时候,唐朝的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他对吐蕃态度强硬,不答应讲和,两边老是打来打去。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像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这些打仗厉害的名将。
738年那会儿,唐朝为了搞定吐蕃老想抢洱海那块地的事儿,就在西南那边帮南诏建了个国家,让他们把洱海地区给统一了,这样一来就能拽住吐蕃的手脚。
749年那会儿,唐朝的大将哥舒翰带着兵马打了场石堡城大战,结果是大赢了一场,把吐蕃军打得节节败退,成功拿回了石堡城。在安史之乱还没闹起来之前,唐军就借着石堡城这块地方,一步步往前推进,慢慢地就把青海湖和积石山以东的地盘都给占住了。那时候,唐军的势力达到了最牛的时候,吐蕃在青海那边被打击得不轻。
不过,吐蕃连连碰壁那会儿,唐朝却摊上大事了。先是唐朝跟南诏关系闹僵,751年和754年连着打了两场天宝大战,南诏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向吐蕃求救。吐蕃和南诏联手后,唐朝在洱海那边吃了大亏,丢了13万多精兵。从那以后,南诏就投靠了吐蕃,吐蕃总算是把南诏给收服了。到了755年,唐朝又闹起了安史之乱,没办法,只能从河西、陇右还有安西四镇调回精兵去平叛。这样一来,吐蕃可就逮着机会了,不仅解了困,还能趁机对外扩张。
756年那会儿,吐蕃瞅准机会,把青海湖和积石山以东的地盘给夺回来了,还直接打到了廓州城下。另一边,在西部地区,吐蕃又把小勃律国给并了,安西四镇也被他们逼得紧紧的。
762年那会儿,吐蕃军队把河湟地带的鄯州、廓州、河州这些地方都给占领了。
764年的时候,吐蕃军队打下了陇右那一带的州和凉州,这样一来,河西走廊跟唐朝本土就断了联系。他们甚至还打进了长安,霸占了整整15天。到这时候,唐朝陇右道东边的15个州,全都被吐蕃给占了。
安史之乱被摆平后,唐朝又闹起了藩镇割据的乱子,各种军队反叛不断,吐蕃也趁机大肆扩张,越来越猖狂。
不过,吐蕃的军队也曾吃过大亏。公元779年,吐蕃和南诏联手攻打成都,说要把成都变成吐蕃在东边的大本营。没想到,他们碰上了唐朝两位猛将,李晟和曲环带领的地方军,最后在大渡河被打得落花流水,死了十多万人,有的是冻饿而死,有的是掉山谷里摔死的。这一仗打完,吐蕃和南诏的关系就坏透了,到了790年以后,南诏干脆把吐蕃的使者给杀了,又重新投靠了唐朝。
781年那会儿,吐蕃军队一口气打下了甘州、肃州、瓜州、沙州这些地方,把河西走廊全给占了,他们的地盘北边直接跟回鹘连上了。不光这样,吐蕃还往东打了过去,把武州和雅州也给攻占了,这下子唐朝的剑南道和成都那边可就危险了。再往西边看,吐蕃还占了且末。这么一来,唐朝在西域的那个安西都护府,就被包围得像个孤岛一样,葛逻禄人一看机会来了,就自己单干了。
790年那会儿,吐蕃打下了安西四镇和伊州,回鹘呢,则占了庭州。这样一来,唐军没办法,只能退到西州去。与此同时,吐蕃还发兵往东,把灵州给围了起来。为了缓和紧张局势,吐蕃和唐朝在贺兰山以西的地方,划出了一片地方,大家互不干涉,这块地儿就被叫做唐蕃闲田。
791年那会儿,吐蕃、葛逻禄和回鹘把唐朝在西域的地盘快分光了,唐朝的安西军就剩西州那么一小块地方,硬撑着没垮。
792年那会儿,吐蕃军队打下了西州,这样一来,唐朝在西域的最后一块地方也没了。后来,唐朝的军队就跟回鹘联手,想要把安西那些城镇给抢回来,但可惜啊,到了808年还是没能成功。这么一来,吐蕃的地盘就达到了最大,西边从葱岭开始,跟大食挨着;东边一直到陇山和四川盆地的边儿上;北边是天山和居延海;南边呢,一直到喜马拉雅山,跟天竺交界。这地盘,得有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也超过了一千万。
不过,吐蕃在壮大成高原上的大帝国后,就成了大家攻击的目标。唐朝拉上了南诏、回鹘、大食这些国家,一起围攻吐蕃。吐蕃不停地对外打仗,还老是被唐朝厉害的将军李晟、韦皋打败,士兵死伤特别多,国家实力大大减弱,再也没法进行大规模的对外侵略了。
到了9世纪,吐蕃的势力就开始慢慢下滑了。在821年和823年这两年里,唐朝和吐蕃在长安、逻些这两个地方,签订了第八次的盟约。这事儿就说明,唐朝和吐蕃之间那种大规模的打来打去,算是到头了。签了这盟约之后,有二十多年吧,两边都挺太平的,没再起啥大冲突。
842年那会儿,吐蕃的最后一任老大朗达玛被佛教的和尚给干掉了。这下可好,大臣们不乐意了,都想着扶持他的两个娃云丹和俄松上位,自己好捞点好处。结果呢,这两边就开始抢地盘、争权力,本教和佛教也跟着掺和进来,斗得不可开交。吐蕃王朝就这么四分五裂了,乱成了一锅粥。与此同时,吐蕃东边的那些军队也闹得不可开交。鄯州的节度使尚婢婢和那位打败了朝廷、自己封自己为宰相的陇西大将论恐热,俩人谁也不服谁,打来打去,搞得那边民不聊生。还有啊,那回鹘被黠戛斯从草原上赶跑了之后,也跑西域来了,往南一路打到了西州和安西四镇的焉耆,占了那地方。
846年那会儿,吐蕃王室的云丹和俄松俩人为抢赞普的位置,一个在逻些自立门户,一个在匹播占地为王,两人斗了了几十年。这么一来,吐蕃王朝算是垮了,只剩个空壳子。不光是王室内斗,吐蕃各地的老百姓和奴隶也造反不断,把吐蕃王朝的统治给狠狠打击了一番。另外,吐蕃对西域的控制也基本没了,安西四镇被葛逻禄、样磨、于阗还有安西回鹘给分掉了。
那时候,唐朝的藩镇跟吐蕃军阀论恐热打仗,老赢,这可给河西走廊的汉人提了不少气。到了848年,沙州的大家族张议潮,攒足了劲儿,带着大伙儿起义,硬是把吐蕃军给赶跑了,吐蕃也因此丢掉了沙州和瓜州。
860年那会儿,张议潮带着归义军一路高歌猛进,吐蕃在河西和陇右那边基本就站不住脚了,他们的将领论恐热也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这样一来,河西和陇右又重回了唐朝的怀抱。就在这个时候,吐蕃东北部跟着军队跑的奴隶们也起义了,他们联合了河西的鲜卑、回鹘、羌、汉、党项这些民族,组成了个特别厉害的军事联盟,人们称他们为“温末”。后来,这个温末联盟被归义军的领导和唐朝联手给摆平了。
877年那会儿,云丹和俄松打了一场大战,就是伍约之战,这一仗直接把吐蕃王朝给打散了。从那以后,吐蕃这块地方就分裂出了好几个小朝廷,像雅隆觉卧那边、拉萨那边、贡塘还有古格,这些地方的老大都不再叫赞普了。
与此同时,且末失守后,吐蕃就完全丢掉了对西域的掌控。但话说回来,那时候吐蕃最厉害的势力其实是盘踞在河西地区的吐蕃六谷部,大家也叫他们河西吐蕃。他们吞并了一部分温末的势力,把凉州当成老巢,趁着归义军变弱,顺势崛起,成了河西一带不能小看的一股力量。
907年那会儿,唐朝就没了,唐和吐蕃打了200多年的仗也终于停了。宋朝一上台,吐蕃里头的强部六谷部就跟宋朝处得挺好,把党项人的地盘扩张给拦下了不少。到了1004年,那个老跟宋朝过不去的党项头头李继迁,被吐蕃六谷部的老大潘罗支给阴了,射得跟刺猬似的,最后伤太重,没救过来,死了。
1032年那会儿,吐蕃的六谷部被党项给灭了,有些人就跑去找了另一个吐蕃头领唃厮啰,在青唐城这块地方,他们联手建了个挺厉害的河湟吐蕃政权,人们叫它唃厮啰国。唃厮啰这人特别能打,跟以前的吐蕃勇士一样勇猛,他两次都把党项的头儿李元昊打得落花流水,让李元昊想要往河湟那边发展的美梦泡汤了。唃厮啰跟北宋关系挺好的,他还成了北宋用来对付西夏的一个重要帮手。
唃厮啰老是给北宋送东西表示臣服,北宋也对他们挺好的。不过呢,到了1096年,唃厮啰自己家里先乱了套,北宋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就打了过去。到了1104年,唃厮啰就被北宋给灭了,他们的地盘也变成了北宋的州县。后来,在1108年,北宋又借着唃厮啰的地盘,往青海那边打,把黄头回纥也给收拾了,地盘一下扩大了好多,还设了个陇右都护府来管。
1226年那会儿,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去攻打西夏,西夏眼看就要被灭掉了。这时候的吐蕃各部,就像一盘散沙,根本没有力气再跟蒙古大军对抗了。它们该咋办呢?吐蕃各部这回可真是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得做个大决定。
1227年,西夏被灭之后,蒙古的军队就开进了青海。金朝也不久后消失了,蒙古转而攻打南宋,但进展不顺利。他们想着从吐蕃借路,先灭了大理,好两面夹击南宋。可吐蕃那边呢,自己也顾不过来,正发愁怎么自保呢。
1247年,蒙古的宗王阔端替蒙古大汗跟吐蕃的萨迦派大活佛萨迦·班智达在凉州搞了个会盟。最后呢,两边都同意,吐蕃的各部归顺大蒙古国,但他们还能自己管自己,有自己的权利。这样一来,蒙古和吐蕃两边都满意,问题也和平解决了,算是各得其所,双赢嘛。同时,藏传佛教也开始往藏区外面传,传得挺广,青海、凉州那边儿的吐蕃人、汉人,还有好多蒙古人,都开始信这个宗教了。
1264年那会儿,忽必烈在吐蕃这块地方搞了个管理机构叫总制院。到了1271年,吐蕃就变成了元朝的地盘。又过了17年,也就是1288年,这块地方的管理权移交给了宣政院,还设了元帅府、宣慰司、安抚司这些部门。打那以后,青藏高原,也就是吐蕃所在的地方,就正式归中国管了,西藏头一回成了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块。那些吐蕃人,后来慢慢就变成了藏族,成了咱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头的重要一员。
(本人作品已加入版权保护计划,严禁抄袭)我已经和骑士维权服务签了约,谁要是敢抄我的东西,那肯定是得追究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