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冬天,北京铁道部的会议室里,气氛冷得像要结冰。
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项目组刚从东京回来,所有人的脸色都难看得吓人。
领头的专家把厚厚一摞文件往桌上一摔,声音都在发抖。
「日本人欺人太甚!」
怎么个欺法?
我们带着诚意,揣着真金白银,飞到东京,想引进他们的新干线技术。
结果呢?
日本代表团连正眼都不给我们一个,那副高高在上的嘴脸,像是在施舍乞丐。
「技术可以卖给你们,但核心部分,永远不可能转让。」
「你们中国人,只配当我们的组装工厂。」
「想学会造车?做梦去吧。」
这哪里是商业谈判,这是赤裸裸的技术殖民。
他们打的算盘精得很:让中国永远依赖日本技术,每条生产线、每个零件,都得从他们那里买。
这样一来,我们就成了他们砧板上的肉,想怎么宰就怎么宰。
谈判组在东京熬了整整八个月。
八个月!
每天灰头土脸地往返于酒店和会议室之间,磨破了嘴皮,耗尽了耐心。
换来的,是日本人越来越嚣张的态度。
到最后,他们甚至连谈都懒得谈了,直接撂下一句话。
「要么接受我们的条件,要么滚回去。」
「全世界只有我们的技术最成熟,你们除了求我们,还能求谁?」
碰了一鼻子灰的谈判组,只能转身敲响另一扇门。
德国西门子。
这家公司的ICE高速列车,技术水平不输日本,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先进。
我们以为,换个对象,总该能谈出点诚意了吧?
做梦。
就在我们的专家团队刚踏进西门子总部大楼的那一刻,一份秘密情报,已经从东京悄悄飞到了柏林。
日本人把我们的预算、底牌、技术需求,全都卖给了德国人。
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是联手围猎。
西门子收到这份"大礼"之后,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笑容更灿烂了,茶水更香醇了,会议室的沙发也更舒服了。
但报价,也更狠了。
「我们愿意向中国转让技术。」
德方代表微笑着说,那笑容像极了看到猎物上钩的猎人。
「但是,核心技术只能转让80%,剩下20%的关键部分,恕难奉告。」
「毕竟,这是我们西门子一百多年的技术积累,不可能全盘托出。」
价格更是开得离谱。
每列动车组,3.5亿人民币。
技术转让费,39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像一座大山,狠狠砸在谈判桌上。
更恶心的是,花这么多钱,买回去的还是个残次品,一个永远需要仰人鼻息的残次品。
这时候,日本人在太平洋那边笑开了花。
他们甚至给西门子打了个电话,语气里满是得意。
「怎么样?我们给你们的情报有用吧?」
「现在中国人没得选了,要么回来求我们,要么被你们宰。」
「反正无论如何,他们都得流血。」
两家巨头,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表面上是竞争对手,暗地里早就勾结成了同盟军。
目的只有一个:把中国人当肥羊宰。
这是一个死局。
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是耻辱。
时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听完汇报后,整个人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半天没说话。
会议室里静得可怕,所有人都在等他表态。
十分钟后,刘志军睁开眼睛,脸上浮现出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北京城,缓缓开口。
「他们以为自己很聪明是吧?以为吃定我们了是吧?那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请君入瓮。什么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01
2004年6月17日,早上九点整。
中国铁道部的官方网站上,突然挂出了一则公告。
就这么一则公告,像一颗核弹,在全球轨道交通圈炸开了锅。
「面向全球公开招标,采购140列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
消息传出去不到半小时,四家国际巨头的CEO办公室,电话就被打爆了。
日本川崎重工,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
全世界能造这种级别列车的,就这四家。
他们摩拳擦掌,以为中国终于要跪下来求他们了。
但等他们的法务团队仔细研读完招标文件之后,所有人都懵了。
这他妈根本不是招标书,这是一份「规则怪谈」。
铁道部开出的条件,堪称离谱。
第一条:中国本土企业,不得单独参与投标。
第二条:外国独资企业,同样不得单独参与投标。
西门子的首席法律顾问看到这里,差点把文件撕了。
「这什么意思?中国的不行,外国的也不行,那谁能投?」
「难道要火星人来投标?」
别急。
第三条规定,才是真正的杀招。
任何参与投标的外国企业,必须与指定的中方企业组建合资公司。
并且,必须承诺,将全部核心技术,100%无条件转让给中方合作伙伴。
这已经不是招标了。
这是明抢。
这是逼着四位国际巨头,当着全世界的面,把自家的技术,一五一十地交出来。
庞巴迪的CEO看完文件,把咖啡杯摔在地上。
「这是什么狗屁条款!」
「他们凭什么这么要求?」
「大不了我们不卖了,看他们怎么办!」
但下一秒,他就说不出话来了。
因为铁道部紧接着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无法拒绝的诱饵。
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笑容满面地宣布。
「这140列动车,只是开胃菜。」
「在此之后,中国将启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建设,总里程超过7万公里。」
「预计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人民币。」
2万亿!
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价翻三倍。
这已经不是一块蛋糕了,这是一座金山。
谁要是能吃下这个市场,就能称霸未来二十年的全球轨道交通行业。
川崎重工的董事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西门子的高层,坐飞机从全球各地赶回总部。
阿尔斯通的CEO,盯着中国地图看了整整一夜。
他们很清楚,这是一个陷阱。
但更清楚的是,这个陷阱,他们不得不跳。
因为如果自己不跳,竞争对手就会跳。
到时候,不仅自己赚不到钱,还得眼睁睁看着对手吃得满嘴流油。
这就是阳谋。
刘志军用的,就是这招。
明明白白告诉你这是陷阱,但你还是得往下跳。
于是,四家巨头,带着各自的小算盘,纷纷飞往北京。
一场大戏,就此开幕。
02
四家公司的谈判团队刚下飞机,还没来得及倒时差,就被铁道部叫去开会了。
会议室里,铁道部的官员面无表情地宣布了新规则。
「关于中方合作伙伴的选择,我们已经做出了决定。」
「你们只能从两家企业中选择:南车四方,或者北车长客。」
「只有这两家。」
加拿大庞巴迪的代表,听到这话,当场笑出了声。
笑得前仰后合,笑得其他三家代表都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
因为庞巴迪早在1998年,就跟南车四方成立了合资公司。
人家早就"联姻"了,这次招标,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VIP通道。
庞巴迪本来就是四家里技术最弱的那个,正愁怎么跟其他三家竞争。
没想到,直接躺赢。
保送进决赛圈。
庞巴迪代表甚至当场给总部打了个电话。
「准备开香槟吧,这单稳了。」
现在,局势变得非常微妙。
庞巴迪占了南车四方这个坑,剩下三个国际巨头——西门子、川崎重工、阿尔斯通,要去抢剩下的那个坑,北车长客。
三个人,一个坑。
这就是死亡竞争。
但铁道部很快又"仁慈"地补充了一句。
「南车四方虽然已经有了庞巴迪,但如果条件合适,也可以再合作一家。」
于是,战局变成了:三家巨头,争夺两个名额。
这他妈不就是「二桃杀三士」吗?
西门子的代表,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早就准备好的竞标方案,胸有成竹。
「我们的技术最强,这个项目,百分之八十是我们的。」
「至于另一个名额,随便他们三个狗咬狗去。」
西门子选择了直奔长春,与北车长客谈判,摆出了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
日本川崎重工,则飞往青岛,找南车四方,试图避开与西门子的直接对抗。
最尴尬的,是法国阿尔斯通。
论技术,打不过西门子。
论经验,比不过川崎。
论关系,更比不过庞巴迪。
无论去长春还是去青岛,似乎都是炮灰。
阿尔斯通的首席代表,站在北京首都机场的出口,点了根烟,整个人都陷入了迷茫。
「难道我们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
「那老子这趟机票钱不是白花了?」
就在他准备订返程机票的时候,手机响了。
是铁道部打来的。
「阿尔斯通的朋友,别着急走啊。」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笑意。
「我们铁道部考虑到你们的实际情况,决定破例给你们一个特权。」
「你们可以同时与南车和北车两家企业进行谈判。」
「机会难得,好好把握。」
阿尔斯通代表当场愣住了。
「什么?我可以同时谈?」
「这...这不是开挂吗?」
他激动得手都在抖,差点把烟头戳到自己脸上。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铁道部的技术评估报告里,阿尔斯通的"动力集中式"技术路线,从一开始就被标注为"不符合要求"。
给他这个特权,纯粹是为了让他当一条"鲶鱼"。
搅浑水,刺激德国和日本。
说白了,就是个高级备胎。
但备胎不知道自己是备胎,还以为自己翻身做主人了。
这就是最大的悲哀。
角色分配完毕,谈判桌摆好。
三场博弈,正式开始。
03
南车四方与日本川崎重工的谈判,堪称火药味十足。
日本人显然还没从"施舍者"的心态中转变过来。
他们依然觉得,自己是来赏饭吃的,不是来求人的。
中方专家开门见山。
「我们要的技术,是你们最新的新干线700系和800系。」
日方首席代表听完,脸上露出了一个不屑的笑容。
「700系?800系?」
「不好意思,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不可能给你们。」
「我们只能提供E2-1000型,这已经是很大的让步了。」
E2-1000型?
那是十年前的老古董了,性能比700系差了整整一代。
这就好比我们想买iPhone15,你却拿个诺基亚过来,还说这是限量版。
侮辱,赤裸裸的侮辱。
中方谈判代表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贵方的诚意,我们已经看到了。」
「但很遗憾,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日方代表猛地站起来,双手撑在桌子上,身体前倾。
「诚意?你们还好意思谈诚意?」
「我们能来这里谈判,就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
「要不是看在这140列车的订单上,你以为我们会搭理你们?」
「识相的,就接受我们的条件!」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中方团队的年轻人,气得手都在发抖。
但坐在主位上的南车总负责人,却依然面无表情,甚至还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
放下茶杯后,他抬起头,盯着日方代表。
「你说完了?」
日方代表一愣。
「什么?」
「我说,你话说完了吗?」
南车负责人站了起来,走到日方代表面前,两个人几乎鼻尖对鼻尖。
「说完了的话,就听我说一句。」
「门在那边。」
「现在就可以滚了。」
「但我丑话说在前面,今天只要你们踏出这个门,就永远别想再回来。」
「中国市场的大门,会对你们永久关闭。」
「这2万亿的蛋糕,你们一口都别想吃到。」
「回去跟你们天皇解释吧,说你们因为傲慢,丢掉了整个中国市场。」
这番话,字字如刀。
会议室里静得可怕。
日方代表的脸,从红变白,又从白变青。
他死死盯着中方负责人,想说点什么,但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五秒。
十秒。
十五秒。
终于,日方代表的肩膀塌了下来。
他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伸手做了个"请坐"的手势。
「我们...我们可以再谈谈。」
「关于技术转让的事情,我需要请示总部,看看能否做出调整。」
这一回合,我们赢了。
但谈判,才刚刚开始。
04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谈判,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画风。
法国阿尔斯通的代表团,简直卑微到了尘埃里。
他们对中方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满口答应。
「技术100%转让?没问题!」
「价格再降20%?完全可以商量!」
「派最好的工程师团队常驻中国?我们现在就可以安排!」
「需要我们提供长期的售后服务?包在我们身上!」
那姿态,低得不能再低。
那笑容,灿烂得不能再灿烂。
中方的技术专家看着这么"懂事"的阿尔斯通,心里反而有点不忍。
因为他们很清楚,阿尔斯通的"动力集中式"技术路线,根本不符合中国高铁的发展方向。
铁道部早就定下了铁律:必须是动力分散型,转向架绝不能是铰接式。
阿尔斯通的技术,从根子上,就不在考虑范围内。
他们之所以被允许参与谈判,纯粹是为了当"鲶鱼",刺激德国和日本。
说白了,就是个工具人。
看着阿尔斯通代表那张写满了期待的脸,专家们甚至都有点不好意思。
但生意就是生意。
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
而真正难啃的硬骨头,是德国西门子。
长春,北车长客的会议室里。
西门子的谈判团队,摆出了一副傲慢至极的姿态。
他们的报价,跟之前私下接触时,一分钱都没少。
每列动车组3.5亿,技术转让费39亿。
一分不让。
「这是我们的底价。」
西门子首席代表翘着二郎腿,手指敲着桌面。
「要么接受,要么拉倒。」
「全世界都知道,你们中国人最想要的,就是我们的ICE技术。」
「别跟我玩那些虚的,我们比你们更了解你们的需求。」
他们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是因为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份关于中国高铁项目的详细调查报告。
那份报告,清清楚楚地写着:在所有技术中,中国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西门子的ICE。
他们吃定我们了。
他们笃定,我们离不开他们。
北车长客的谈判负责人,听完这番话,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既然贵方如此坚持,那我们也只能遗憾了。」
「但我必须提醒贵方,中国市场很大,但时间窗口很小。」
「错过这次机会,可能就是永远错过。」
西门子代表笑了。
「威胁我?」
「不好意思,我们不吃这一套。」
「你们爱找谁找谁,反正最后还是要回来求我们。」
「我们等着。」
说完,他起身就走。
会议室的门"砰"的一声关上。
留下中方团队面面相觑。
「他们真的...走了?」
「就这么走了?」
谈判负责人点了根烟,深吸一口,吐出一个烟圈。
「走了也好。」
「戏,该进入下一幕了。」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北京铁道部的号码。
「部长,西门子那边咬死了,不松口。」
电话那头,刘志军的声音传来,带着一种胸有成竹的笑意。
「很好,按计划进行。」
「该给他们上最后一课了。」
「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一步错,步步错。」
05
2004年7月27日,距离最终投标,只剩下最后24小时。
所有人都在等待最终的结果。
西门子的团队,已经提前订好了庆功宴的餐厅。
他们甚至还准备了香槟,打算在中标的那一刻,好好庆祝一番。
晚上十点,西门子首席代表接到了一个电话。
是北车长客打来的。
「我们部长想跟您再谈一谈,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西门子代表笑了。
「看,我就说嘛,他们最后还是会回来求我们的。」
他整理了一下西装,优哉游哉地来到会议室。
北车的负责人坐在对面,脸色凝重。
「关于价格的问题,我们确实预算有限。」
「能否请贵方再考虑一下,每列车降到2.5亿,技术转让费降到15亿?」
「这是我们的最大承受能力了。」
西门子代表听完,笑得更大声了。
「哈哈哈,我就知道!」
「不好意思,价格一分不降。」
「要么接受,要么我们明天直接回德国。」
「反正这个项目,除了我们,你们还能找谁?」
北车负责人沉默了几秒,叹了口气。
「那...真的很遗憾。」
「希望贵方不要后悔。」
西门子代表挥了挥手。
「后悔的会是你们,不是我们。」
说完,他转身离开。
回到酒店后,他给团队开了个小会。
「放心吧,这是他们最后的挣扎了。」
「明天早上,他们肯定会服软的。」
「到时候,我们一分钱都不用降,照样拿下这个项目。」
「今晚好好休息,明天等着数钱就行了。」
团队成员们纷纷举杯。
「干杯!」
「为我们的胜利干杯!」
此时此刻,他们根本不知道。
就在他们喝香槟庆祝的时候。
一场精心策划的"绞杀",正在悄悄逼近。
7月28日,凌晨5点30分。
西门子首席代表的手机,突然疯狂震动起来。
他迷迷糊糊地接起电话。
「喂?谁啊?现在才几点...」
电话那头,传来德国总部CEO的声音,那声音,冷得像北极的冰。
「你他妈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刚刚收到消息!
中国北车,在今天早上7点,已经和法国阿尔斯通,正式签订了60列动车组的采购合同!
合同金额,每列2.3亿!技术100%转让!你不是说,他们离不开我们吗?你不是说,我们稳赢吗?
现在你他妈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西门子首席代表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手机从耳边滑落,掉在床上。
他整个人像被雷劈中一样,僵在那里。
不可能。
这不可能。
昨天晚上,北车还在求我们降价。
怎么今天早上,就跟阿尔斯通签约了?
而且是阿尔斯通!
那个技术路线根本不符合要求的阿尔斯通!
他们疯了吗?
还是...
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然涌上心头。
从一开始,我们就被耍了?
西门子首席代表冲到窗边,拉开窗帘。
北京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他的手机再次响起,这次是团队副手打来的。
「老板,不好了!」
「所有媒体都在报道北车和阿尔斯通的签约仪式!」
「他们说这是中法铁路合作的历史性时刻!」
「现在日本人也疯了,川崎重工的代表凌晨就冲到了南车四方!」
西门子代表的脸色,白得像墙上的石灰。
他终于明白了。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局。
从招标开始,每一步,都是陷阱。
而他们,自以为聪明地躲过了所有陷阱。
实际上,早就一头栽进了最深的那个坑里。
06
此时此刻,青岛。
南车四方的会议室里,日本川崎重工的代表团,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们从凌晨三点就守在这里,等着中方给个说法。
因为就在几个小时前,他们也收到了北车和阿尔斯通签约的消息。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140列动车的订单,已经被分掉了将近一半!
剩下的订单,他们要跟西门子、庞巴迪去抢!
而更可怕的是,如果南车四方再跟某一家签约,他们可能连汤都喝不到!
日方首席代表坐在会议室里,整个人都在发抖。
不是冷,是气的。
更是怕的。
他终于想明白了。
中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们要的,是让四家公司互相竞争,互相压价,互相妥协。
谁态度好,谁诚意足,谁就能拿到订单。
谁端着架子,谁傲慢无礼,谁就出局。
这哪里是招标。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驯兽表演。
而他们这些国际巨头,就是那些被驯服的野兽。
南车四方的负责人姗姗来迟,走进会议室的时候,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各位早啊。」
「看来大家都知道北车那边的消息了。」
日方代表猛地站起来,声音都在颤抖。
「我们愿意重新谈!」
「关于技术转让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出调整!」
「700系和800系的技术,我们可以考虑转让!」
「价格方面,我们也可以商量!」
南车负责人慢慢坐下,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
「哦?是吗?」
「那请问贵方,现在的报价是多少?」
日方代表咬了咬牙。
「每列2.5亿!技术转让费18亿!」
「并且承诺,核心技术100%转让!」
这个价格,比他们最初的报价,降了整整40%。
南车负责人听完,点了点头。
「嗯,有诚意。」
「但是,你们来晚了。」
「就在你们进门之前,庞巴迪刚刚给我们发来了新报价。」
「每列2.3亿,技术转让费15亿,同样100%转让。」
「你们觉得,我们应该选谁呢?」
日方代表的脸,瞬间变得惨白。
他们输了。
输得彻彻底底。
输在了傲慢上,输在了自大上,输在了对中国市场的误判上。
另一边,长春。
北车长客的大楼外,停着一辆黑色奔驰。
西门子的团队已经在车里等了三个小时。
他们昨晚还在喝香槟庆祝,现在却像丧家之犬一样,等着中方施舍一个见面的机会。
终于,北车的工作人员走出来,敲了敲车窗。
「我们负责人可以见你们了。」
西门子代表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下了车。
会议室里,北车长客的负责人坐在主位上,面前摆着一份合同。
「听说贵方想重新谈谈?」
西门子代表拼命点头。
「是的!我们昨天的态度有问题!」
「我们愿意调整方案!」
「价格可以降到每列2.5亿,技术转让费降到16亿!」
「核心技术,我们可以100%转让!」
北车负责人听完,笑了。
「看来,贵方终于有诚意了。」
「但很遗憾,我们今天早上,已经和阿尔斯通签订了60列的合同。」
「现在剩下的订单,只有80列了。」
「而且,我们还要给庞巴迪留一部分,给川崎重工留一部分。」
「留给贵方的,恐怕不会太多。」
西门子代表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那...那我们还有机会吗?」
北车负责人点了点头。
「有。」
「但你们必须拿出最大的诚意。」
「价格,不能高于2.3亿。」
「技术转让费,不能高于15亿。」
「并且,必须派驻最好的工程师团队,常驻中国,手把手教我们的技术人员。」
「能做到这些,我们可以给你们30列的订单。」
「做不到,那就请回吧。」
西门子代表闭上眼睛。
他知道,如果接受这个条件,就意味着把德国一百多年积累的技术,拱手送给中国。
但如果不接受,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失去这个未来二十年最大的市场。
他深吸一口气,睁开眼睛。
「我...我需要请示总部。」
北车负责人看了看手表。
「我给你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后,如果你们还没有答复,这30列的订单,我们就给川崎重工了。」
西门子代表冲出会议室,手指颤抖着拨通了总部的电话。
07
一周后。
北京铁道部的大楼里,灯火通明。
刘志军站在窗前,看着夜色中的北京城,嘴角浮现出一丝笑容。
身后,项目负责人正在汇报最终结果。
「部长,所有合同都已经签订完毕。」
「阿尔斯通60列,庞巴迪40列,西门子30列,川崎重工10列。」
「总计140列动车组,平均价格每列2.4亿,比预算节省了近50亿。」
「更重要的是,四家公司都承诺100%技术转让,并派驻工程师团队常驻中国。」
「我们拿到了全部的核心技术。」
刘志军转过身,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知道为什么我要把订单分给四家吗?」
项目负责人想了想。
「让他们互相竞争,互相压价?」
刘志军摇了摇头。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互相制约。」
「如果我们只选一家,那家公司就会在技术上留一手,在售后上卡我们脖子。」
「但现在,四家公司同时进入中国市场。」
「他们每一家,都会盯着其他三家,生怕对方比自己更卖力,拿到更多后续订单。」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拼命讨好我们,拼命转让技术。」
「这叫什么?」
「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项目负责人恍然大悟。
「高!实在是高!」
刘志军走回办公桌,拿起一份文件。
「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有了四套不同的技术体系。」
「日本的,德国的,法国的,加拿大的。」
「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博采众长,把四家的优点融合起来,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
「等我们学会了,消化了,升级了。」
「到那时候,就轮到他们来求我们了。」
窗外,一列火车呼啸而过。
那是普通的绿皮火车,慢吞吞的,像一只老牛。
但刘志军知道。
用不了几年。
在这片土地上,将会奔跑起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车。
那将是完全属于中国的列车。
尾声
2008年8月1日。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这是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
列车上,使用的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和谐号"动车组。
技术来源:融合了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四家公司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
2011年。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成为世界第一。
2023年。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那些曾经傲慢的国际巨头,现在反过来向中国购买高铁技术。
那些曾经卡我们脖子的技术封锁,如今已经成为历史的笑话。
这一切的起点,就在2004年的那个夏天。
今天,当我们坐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上,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
或许应该想起。
这一切,来得有多么不容易,背后有多少人的智慧与付出。
而这,才是真正值得骄傲的地方。
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强,而是因为我们从不放弃,从不屈服。
永远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