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公里这段比北京到天津还短的距离,如今成了美国防务系统的敏感神经。2025年7月,四艘中国军舰悄然贴近阿拉斯加白令海峡,最近处仅距美国本土135公里,相当于从青岛到烟台的直线距离
美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舰默默跟在5海里外,没有警告、没有驱离,只有雷达屏上无声的对峙。 这一幕与2023年美军对挪威科考船的反潜机拦截形成刺眼对比,而中国舰队的回应只有一句:航行自由,符合国际法。
美国北方司令部发现中国舰艇编队时,对方已经穿过阿姆奇特卡海峡,像一道灰色闪电划破白令海的浓雾。 编队由055型万吨大驱“拉萨”号领衔,052D型“开封”号、054A型烟台号护卫左右,身后是满载1.2万吨燃油的“可可西里湖”号补给舰。 这支配置齐全的远洋编队,用36小时完成了从太平洋边缘到北冰洋门户的穿插,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唯有声纳系统主动工作,将水下通道的声纹数据实时回传。
美军的反应迟缓得令人意外。 按2024年《本土海域防御预案》,外国军舰进入距美本土200海里范围应触发“三级应对预案”,包括战机巡逻、抵近识别和无线电警告。 但这次,美国仅派出船龄老旧的“金博尔”号巡逻舰远远跟随,像一位沉默的旁观者。 北美防空司令部耗时27小时才完成决策,期间连冷战时期封存的阿留申雷达站都被紧急激活,却只拍到几张高糊照片。
中国舰队的行动精准踩在国际法边界线上。 白令海峡虽被美国视为“战略咽喉”,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行自由受保护。 中国国防部在2025年7月的记者会上直言:此次行动是远海常态化部署能力的体现,旨在维护北极航道安全。 这番话与美军多年在南海的“自由航行”声明如出一辙。
装备性能成为低调姿态的底气。 055型驱逐舰的112单元垂发系统可兼容防空、反舰、反潜导弹,续航力达1.1万公里;052D型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追踪50个目标。 更关键的是补给舰的保障能力在印度洋演练中,“可可西里湖”号曾40分钟内完成150吨燃油输送,这种效率让舰队能在极寒海域连续作业30天以上。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捕捉到这场博弈的微妙转折。 其援引专家观点称:中国用规则回击规则,迫使美国重新计算海岸线防御成本。此前俄舰靠近阿拉斯加时屡遭拦截,而中国舰队却让美军选择沉默。 有分析认为,美国正将安克雷奇基地的MQ-4C无人机增派至阿拉斯加,并重启冷战监听设施,试图加固这道破洞的篱笆。
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刚结束,中国舰队便挥师东进。在联合反潜演练中,“烟台”号与俄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成功模拟攻击假想敌潜艇。这种协同能力与单舰战力结合,使中国海军在远洋同时具备软硬两手:既能开展北极科考,也能实施战略威慑。
美国海岸警卫队最终仅在官网更新了一则简短通报,称对中国编队进行例行伴随观察。 通报未使用挑衅威胁等惯用词,与2023年其针对挪威科考船的外交抗议形成荒诞对比。当中国把美国剧本原样奉还时,连好莱坞都写不出这种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