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373次列车破窗事件发生的当天。有媒体报道,那个砸窗的小伙子在火车抵达金华站后被警察带走。当时,我挺替那个小伙子担心的,担心他将面临处罚。
但相关部门随后否认了小伙子被拘留的说法,表示“仅对其批评教育后放行”,这也让我松了一口气。
可是今天,我又有点为这个小伙子担心了。原因是,我看到中国网发的一篇文章。
通读这篇文章,可谓杀气腾腾,令人不寒而栗。
首先,从标题上来说,《破窗不是“自救壮举”,“情绪脱轨”更不能没有底线》,这就给出了定性,破窗是错误的,是“情绪脱轨”。
然后,这篇文章用一个明显不恰当的列举,来否定小伙子的行为。
文章中写道“高铁车厢非密不透风的铁罐,空调系统失效后,工程师设计的通风机制仍在运作”。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纰漏:K1373车不是高铁。也许作者出行皆高铁,不知道还有K字头列车。这就有点尴尬了。对于一篇文章来说,这样的错误,叫“硬伤”。写文章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虽然有这样明显的“硬伤”,但文章作者还是用一句“所谓‘紧急通风’的砸窗必要性,实为伪命题”,否定了“紧急避险”。也就是说,按这篇文章的定性,小伙子的砸窗行为,不是“紧急避险”。
接下来,这篇文章的作者又给出了一个“莫须有”的严重指控。这是想要给小伙子“定罪”?
文章中说,“高铁车窗非普通玻璃,破碎飞溅的碎片瞬间化身伤人利器,而破坏车体结构更直接动摇运行安全根基。”(这里,文章作者还是把K1373次列车当成了高铁)
这是一个“莫须有”的指控。为什么这么说呢?火车玻璃,不是那种普通玻璃,是特殊处理过的钢化玻璃,当受外力破坏时,这种玻璃碎片会成类似蜂窝状的边角圆润的碎小颗粒,不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事实上,从现场也能看出,玻璃既没有飞溅伤人,碎下来的玻璃渣也没有划伤人。
而作者故意用“瞬间化身伤人利器”这样危言耸听的言论,目的是什么呢?文章中搬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和《刑法》,是要给小伙子“定罪”吗?
这很让人有点担心。
在文章中,对小伙子的行为给了一个更加严重的定性,“所谓‘自救’,实为代价高昂的‘自戕’与‘他戕’”,“对公共安全底线的一次粗暴踩踏”。
这就很严重了。如果这个指控成立的话,足够对小伙子进行刑事处罚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是朱哲。
这样一篇磨刀霍霍的文章,如果出于一个自媒体写手,或者仅仅是媒体记者,那倒也没什么,网络上成天胡说八道的人多了,毫无底线的媒体记者也有的是。但是,这篇文章,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文章作者朱哲是青藏铁路集团公司的员工,是2022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这让我对那个砸窗的小伙子,隐隐有一些担心。
让那么多旅客在闷热的车厢内滞留数小时,承受了车厢内无空调导致的高温困难,这并非由自然灾害引起,而是由铁路部门自己造成的事故。但是,在这篇《破窗不是“自救壮举”,“情绪脱轨”更不能没有底线》的文章中,身为铁路系统员工的作者竟然没有任何反思和歉意?
这样一篇拙劣的,透着傲慢和冷漠的文章,是这位作者朱哲自发写的,还是为了完成铁路部门某些领导交给的一项任务?而这篇文章中传递的声音,是不是铁路部门某些领导的态度?
尽管这篇文章错漏百出,比如,错误的用高铁列车来解释K字头列车等等,但从这篇文章的种种严重指控来看,还是很替那位砸窗子的小伙子捏一把汗。
但愿我的担心,只是杞人忧天。
祝福那个砸窗的小伙子,祝好人一生平安,幸福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