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机五分钟,加载两小时'——这不仅是老电视的尴尬,更是空军二代战机歼7的真实写照。2023年底,仍有150架歼7和70架歼8在役,最年轻的也已服役19年,雷达一遇干扰就如手机进电梯般'黑屏'。为何不一口气全换新?因为让歼20、歼16这些'精锐部队'天天巡逻警戒,好比开百万豪车买菜,成本实在扛不住。五年内需更换500架老飞机,占空军家底四分之一。但成飞、沈飞、贵飞正开足马力,2025年年产有望突破120架。更关键的是,数据链像'团队对讲机'一样串联新老战机,老飞机虽'视力'不佳,却能听从新机指令出击。这场换装不是简单的'旧机换新机',而是整个空军体系的智慧升级——用今天的钱,买明天的战斗力。
主持人: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是空军换装,你家老电视还能打王者吗?歼7现在就是这个状态,开机五分钟,加载两小时,你说好笑不好笑? 嘉宾:你这么一说我就懂了,我明白你的意思——老飞机还在岗,但性能真跟不上了。不过你刚说歼7,其实它现在就像家里那台还能开机的老电视,画面闪、信号飘,关键时候掉链子,但你还得让它撑着,因为边上没别的可换。 主持人:对吧?听起来有点心酸,但这就是现实。我确认一下,咱们今天聊的是二代机退役、三代半和四代机接班这事儿,不涉及具体部队部署和战术细节,你放心讲,我也放心听。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意思,咱们就聊公开信息里的趋势和逻辑。说白了,不碰机密,只看脉络。而且你也知道,换装不是换个手机卡,拔了插上就行,它是一整套体系在动。 主持人:没错,那咱们先说说现在到底还有多少老飞机在飞?你刚提到歼7,我记得好像还有150架左右? 嘉宾:实话讲,2023年底账上还有150架歼7,最年轻的也已经19岁了,一年飞120小时,相当于天天出车的出租车,机体磨损真不小。而且你别忘了,这些飞机主要蹲在中西部机场,干的是巡逻警戒的活儿,白天飞一圈,晚上还得值班,雷达转得跟风扇似的,一响就是一整晚。 嘉宾:然后呢,它哥歼8也没好到哪儿去,还剩70架,F型是2010年才服役的,听起来不算太老,但雷达一碰电子干扰就‘老花眼’,跟手机信号被屏蔽了一样,屏幕直接黑一半。两型加起来两百多架,听着不多,可占了空军战斗机的一成,你说这位置空出来,谁来顶? 主持人:我听着都有点揪心了。你说它们雷达一干扰就黑屏,是不是就像我手机进电梯,信号一没,啥都干不了?那这种飞机现在还能执行任务吗? 嘉宾:能是能,但得看环境。在电子战不强的区域,它还能转转,可一旦对面开干扰,歼7的雷达就跟瞎了一样。说实话,这种环境下作战,风险太高了。而且你刚说‘还能飞’,其实背后是地勤师傅在拼命——很多零件都停产了,修一次得像淘宝淘绝版鞋,翻仓库、找替代,费时又费力。 主持人:我懂了,这不光是飞机老,是整个维护链条都在老化。那问题来了,为啥不干脆全退了?直接换新机不就完了? 嘉宾:你是不是想说,既然不行就赶紧换?但现实是,老飞机干的活儿一点没少——巡逻、带教学员、威慑小目标,全是杂活儿,但必须有人干。你要全换成歼20、歼16、歼10C去干这些,那可太浪费了。这些新机是‘精锐部队’,油钱贵、工时贵、飞行员训练也贵,天天去遛弯儿,钱包扛不住啊。 主持人:打个比方,就像你买辆百万豪车,结果天天开去菜市场买葱,是能用,但不划算,对吧?而且我还听说,不光二代机老了,最早的三代机也快撑不住了? 嘉宾:没错,你说到点子上了。歼11最早那批是1998年服役的,到现在已经25年了,相当于人到中年还天天加班熬夜,机体疲劳是实打实的。有些飞机飞着飞着,座舱里一块屏突然黑了,地勤就得翻仓库找零件,跟修古董一样。苏30MKK更猛,一年飞300小时,那是拼命在用,寿命提前耗尽,2025年起就得陆续退休。 嘉宾:还有歼10A,2004年服役,现在维护工时高得让大队长都想掐人中。海军那边也不轻松,48架苏30MK2和老飞豹也在排队退役。加起来,五年内要换掉500架,占了空军家底的四分之一。这还不算预警机、加油机、轰炸机也在升级,轰6K要大修,空警500要升级,运20还得扩编,每个项目都伸手要钱。 主持人:我听着都觉得喘不过气来。时间紧,任务重,钱还得够。那咱们造得出来吗?新飞机总不能全靠进口吧? 嘉宾:不靠进口,全靠自己。成飞一年能造50架,主要是歼20和歼10;沈飞也是50架,主打歼16和歼15;贵飞以前只会造教练机,现在上了1800台新设备,年产还能多添十几架。三家加起来,2025年冲到120架完全有可能。你想象一下,数字化车间三班倒,零件排队上机床,工人比外卖骑手还拼,那场面,真叫一个热火朝天。 主持人:听着是挺振奋的,但新机这么贵,歼20要7亿,歼165亿,歼10C也得3亿,这成本压力得多大?我们真撑得住吗? 嘉宾:说实话,贵是真贵,7亿一架,光雷达就占一半。但你得看另一面——国产化率越来越高,芯片、雷达、发动机都能自己造,批量越大,单价就越低。而且军费年年涨,正好接住这波换装潮。说白了,这是在用今天的钱,买明天的战斗力。 主持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就像买车,新车贵,但省油、安全、智能,长期看反而划算。那问题又来了,老飞机退下来,难道直接砸废铁?那不浪费吗? 嘉宾:怎么可能浪费!空军精打细算得很。状态好的,改成无人靶机,专门用来试导弹,让新武器有地方练手;状态差的,拉到航校去,让学生拆着学,发动机还能拆下来做地面测试,能省一点是一点。飞行员也不浪费,直接转训新机型,模拟器里泡三个月,再上真机,避免青黄不接。 主持人:听起来挺周全的。但我有个担心,要是换得太快,部队会不会出现‘战力空窗’?就像你家装修,旧房拆了,新房没好,全家睡帐篷? 嘉宾:你刚说‘战力空窗’,这词用得准。确实有人担心这个。但空军的打法是:重型机先顶关键方向,比如歼16、歼20先部署在重点区域;轻型机补训练缺口,保证飞行员不断档;无人机再填零碎任务。而且加油机数量要翻倍,原来两架干的活,现在一架加个油就能兜住更大半径。数据链也上来了,新老飞机能联网,老飞机看不见的目标,新飞机直接广播坐标,整体战力不减反增。 主持人:等一下,你刚说数据链能把新老飞机连起来,这不就像我家WiFi,老手机连不上,但新手机能投屏到老电视上?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意思,打个比方,就像团队协作,有人视力好,有人腿脚快,数据链就是那个‘对讲机’,让大家共享信息,老飞机虽然眼睛不行,但能听指令去拦截,战力照样能用。这才是体系作战的核心。 主持人:我越听越觉得,这事儿不像换飞机,倒像整个空军在‘搬家’。旧的要清,新的要进,还得保证家里不断电、不漏水。那咱们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能实现吗? 嘉宾:目标很明确:2025年,三代半以上机型要超过1500架,隐身机要突破200架。这意味着天上的棋局基本稳了。而且你别忘了,这不只是数量,更是质量——新飞机配新系统,战力是成倍涨的。虽然挑战大,但产能、训练、体系都在跟上,我觉得这盘棋,走得稳。 主持人:听起来是步步为营,不是一哄而上。那回到开头那个比喻,你家老电视还能打王者吗?现在我觉得,答案是——能,但别指望它流畅。与其让它卡着全家等加载,不如让它光荣退休,把位置让给新旗舰。 主持人:第一,空军正在系统性换装,150架歼7和70架歼8将逐步退役,500架老机型需在五年内更换。第二,换装面临成本、训练、后勤多重挑战,但成飞、沈飞等年产能可达120架,支撑换装节奏。第三,通过数据链整合、加油机翻倍、老机再利用,确保战力平稳过渡。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咱们下期再见。